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财眼观两会】裴春亮代表:红薯浑身都是宝,应加快建设产业集群

2023-03-02 18:28:5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2日电 题:红薯浑身都是宝,应加快建设产业集群

  作者 裴春亮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我在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已经提交过《关于建设河南红薯产业集群的建议》。2023年再次围绕红薯产业发展提交该建议。

  红薯,作为中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有着较长的栽种历史。全国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分别占全球的70%和80%。红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最大的红薯产地就在河南省。以丘陵山坡地和平原旱地为主要种植区,特别是在豫北、豫西偏远山区,红薯耐旱、抗逆性强,比小麦、玉米的产出效益还高。

  我调研了解,红薯浑身都是宝。鲜红薯是口粮;加工成淀粉,是商品;淀粉做成粉丝、粉条、粉皮,是商品;红薯粉条加工成酸辣粉,价值就更高了;红薯梗有神奇的抗癌功效,远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红薯渣可以做酒精、动物饲料;红薯还有很高的医用价值,还可以衍生出红薯蛋糕等系列产品。在红薯主产区,每亩产量一般5000斤到6500斤左右,按照最低5000斤鲜红薯测算,应季红薯售价一斤卖5毛钱,一亩能卖2500元,抛去700元成本,每亩纯收入1800元。错季销售一斤1块钱,每亩能卖5000元,抛去成本净收入4300元,比小麦、玉米等主粮的产出效益高出近一倍。

  如果把鲜红薯制成淀粉,再做成粉条,再深加工成酸辣粉等食品,增值幅度可达十几倍。以我们辉县市一家红薯酸辣粉生产企业为例,2022年生产酸辣粉实现产值3.5亿元。现在我们每天可以生产24万箱、144万桶酸辣粉。需要消耗红薯粉条43万斤、花椒1.4万斤、辣椒2万斤、大豆油2万斤、葱5000斤、姜6000斤、蒜1.2万斤、青菜4000斤、花生米8000斤,直接用工1000多人,更带动用工上万人。同时拉动红薯种植加工、原材料种植加工、包装印刷、冷链物流、电商零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

  当前,我们裴寨村整合2000亩地,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以红薯科研、种植、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已建成了5座标准化厂房和1座综合办公楼。企业入驻产业园后,单红薯酸辣粉这一项产能,将增加到每天100万桶,一年可以生产3亿桶以上。全部企业投产以后,年产值可达到10个亿,能解决2000多人的直接就业。我们还为全国270多家企业代加工,其中包括成都小龙坎、南京雨润、网红三小慧、蚂蚁商联、华英等全国知名品牌。目前园区内企业九月天自主品牌和代加工酸辣粉销售遍布全国各个城市,产品达到10大系列100多个品类。

  可以说,国内外吃到的每10桶酸辣粉,有3桶都来自我们裴寨。

  而这个也仅仅是红薯产业的“冰山一角”。如果能把红薯产业升级扩容增量,形成全国性的现代化红薯产业集群,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叠加效应,这将是成千上万亿元的产业价值,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们调研分析,发展红薯产业集群有三大优势。

  一是红薯产业链条长、且增值潜力大,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食品需求,小作物已经发展成大产业。

  二是发展红薯产业有利于带动偏远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农村就业,让农民合理分享二三产业收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三是红薯产业发展迅猛,河南西北地区红薯种植规模大、品质优,交通便利,具有比较优势,更有利于把红薯产业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为此,提出建议:

  一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个国家级的薯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立足红薯主产区,依托科研院所,结合龙头企业,从育种技术、加工工程技术和薯类培训推广三方面入手,形成红薯育、繁、加工和推广技术体系,促进红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专用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开展红薯专用、高产、多抗新品种的选育、繁殖技术研究,建设优质红薯育苗基地。建立高效种薯种苗繁育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安全贮藏保鲜物流配送技术等标准化集成技术体系,完善红薯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大力薯农培训,示范推广新品种栽培技术,扩大良种繁育面积,提升红薯产品质量。

  二是补链强链,在红薯产地尽快建设规模化红薯淀粉精深加工生产线。红薯淀粉提取同时还可以从薯渣中提取的膳食纤维、从废水中提取的蛋白粉等,其产值高出淀粉10倍以上。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尽快建设日产1000吨以上的淀粉生产线,发展精深加工,促进红薯综合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建立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对接红薯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红薯产业集聚。比如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就非常及时,很有操作性。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协同作用,围绕红薯全产业链,探索农村产业多类型融资模式,重点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资金需求、合作社收储红薯资金需求和加工龙头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通过金融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