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财眼观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建议尽快启动针灸大科学国际合作研究

2023-03-03 19:51:3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3日电 题:建议尽快启动针灸大科学国际合作研究

  作者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针灸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已经率先走出国门,在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针灸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医学。

  近些年,随着针灸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普及不断深入,针灸已逐步被国际上主流医学体系所接受。据有关资料显示,针灸治疗的病种涉及人体16个系统500多种疾病,同时在养生保健、治未病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上已有40多个临床实践指南,将针灸作为推荐方案之一。

  针灸是中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发展方向并取得突破的原创性学科,其所蕴含的生命科学规律正在逐渐被认识。

  一、实施针灸研究大科学计划的必要性

  近年来,针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发表数量迅速增长,借助临床资源和针灸技术优势,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偏头痛、慢性消化不良和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刊登在JAMA、BMJ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基础研究方面,中国学者就针灸核心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针灸是通过激活和促进机体固有的“自愈”调控系统调节疾病的病理变化,发挥治疗作用。近20多年来,中国学者围绕穴位的效应规律,从穴位敏化,穴位对内脏功能调控的规律及其联系途径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穴位随疾病动态位置和大小的改变以及功能变化的结论。同时提出“单元”穴位和“集元”穴位的效应规律,随后又就穴位的非特异性效应即穴位功能的广谱性开展了研究。从穴位功能的特异性和广谱性两方面回答了穴位是什么及其作用规律,部分揭示了“穴位”“经络”的科学内涵,接近完成了“针灸”效应发挥全过程的生物学机制。但是,国内针灸基础研究受到生命科学领域技术与人才的限制,更高水平的针灸基础研究存在可望不可求的窘境。只有与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更好介入,中国针灸基础研究才能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最近,中美学者联合发表在Nature上关于针刺抗炎的文章,是一个使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揭示针灸原理的典型案例。

  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开展针灸研究的团队,各国政府也给了相关的资助。美国NCCIH近些年也关注针灸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资助了针刺对肿瘤治疗的副反应、针刺治疗关节炎等临床研究,同时向全球提出征集穴位研究的数据库。美国针灸研究会致力于针灸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英国医学针灸学会、德国医学针灸学会也都加入了全球针灸研究协作组开展针刺临床研究。

  中国国内也拥有一批开展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团队。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都开展了高质量的针灸临床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科技部“国家医学研究中心(针灸)”,在临床应用与成果推广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拥有一支资深的开展针灸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团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对穴位理论和科学基础开展了深入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对针刺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是,针灸目前面临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西方针灸学派挑战传统针灸理论,出现从理论上“去中国”化现象,并以科学针灸和医学针灸为名对传统针灸提出了种种挑战。各类无创体表刺激治疗疾病装备的研发,从产业化方面代替传统针灸。2016—2021年美国NIH支持了刺激外周调控机体功能的SPARC计划。这一计划旨在研究通过外周神经刺激,治疗常规疗法无效的疾病。其基础研究注重外周神经和相关靶器官的联系和神经传入传出编码,应用研究已转向体表非侵入疗法治疗疾病,强调刺激部位忽略穴位,这将对针灸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挑战。在此方面,中国科学家要加强责任感,通过联合攻关解决难题。

  综上,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都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以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针灸大科学研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方法。

  针灸临床治疗具有动态性、个体化特性,梳理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症,根据针灸临床特点和针灸方案的成熟度,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方法,产生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同时,建立针灸临床证据体系评价方法,将现有证据梳理分析,建立证据体系,利用证据编撰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服务。同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结果报告和评价规范。

  2.聚焦针灸基本科学问题,系统开展穴位对机体调控规律研究。

  穴位对机体调控的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穴位作用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特征,研究穴位局部、靶器官和全身整体的调节效应,开展穴位对机体功能调控规律研究,系统“解码穴位”。根据以往对“穴位”在健康时处于“休眠状态”,而病理变化时穴位因牵涉性激活导致“敏化状态”的认识,结合刺灸法、得气和机体功能状态等开展研究。从体表三大系统:①皮肤固有“皮−脑轴”系统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②体表存在激活抑制疼痛的“闸门”;③“体表-内脏”的特异联系等方面,探索针灸穴位的局部、靶器官及全身效应,系统阐明针灸治病的科学机制和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董湘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