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财眼观两会】韦建刚委员: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支持,抢占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

2023-03-06 20:17:2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6日电 (王玉玲)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中新经纬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的提案将关注协同赋能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 民建福建省委供图

  韦建刚表示,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或医药企业已投身于海洋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如美国辉瑞、瑞士罗氏、德国拜耳等,并在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及放射性药物研发等方向取得进展。

  韦建刚分析称,中国海洋医药产业竞争力偏弱,原因一是规模小,2021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4050亿元,海洋医药业仅占比约1.5%,主体经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企业起步晚、数量少,海洋技术成果产业化不足5%;二是科研创新明显不足,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量屈指可数,技术活跃程度较低;三是产学研用不紧密,现有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主体以研究院、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助,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就此,韦建刚提出几项建议。第一,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国家海洋创新实验室”及其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支持以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学科为主体的国家级海洋创新合作平台,形成以国家和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的发展架构;系统配套推进各省级“海洋创新实验室”产业园区建设,做强做优海洋公共技术与公共服务功能平台;建立以产业研究院对外、科技转化平台为中试与产业化孵化加速器、龙头涉海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尝试建立公共研发平台的龙头企业参与并共享公共平台关键设备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助推科技智力资源轻资产运作。

  第二,营造创新生态链,打造全链条、互带动、良循环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高标准推进“海洋产业园区、海洋产业研究院、产业智库、产业金融及海洋文化”共同形成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生态。

  第三,配套支持创新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重点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功能性生物制品、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加大海洋生物基因、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系统推进生物疫苗佐剂、医疗器械材料、仿制药等实现突破,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延链、强链,系统抢占未来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与产业链融合的聚焦点。

  第四,构建海洋生物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应用机制。应加大协同应用与科技消费机制建设,鼓励大数据与AI技术基于安全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到海洋生物医药的资源挖掘、创新研发、产业化等方面,精准引进国际相关涉海生物医药头部企业主体,形成产业集聚,建设高效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究技术管理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打造国家级“蓝色药库”,以智库为引领带动海洋产业科技、市场主体、产业基金、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与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提升。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