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基金>>正文

混合估值基金火了,6只新发产品合计募资超400亿元

2023-03-09 18:1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混合估值基金火了,6只新发产品合计募资超4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今年多家基金公司推出混合估值基金,该类基金面世后发行火爆,成为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型。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已成立6只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400亿元,单只产品首募规模皆在40亿元以上,其中3只首募规模更是超过78亿元。

  此外,目前还有多只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在发行或候场。

  分析人士指出,混合估值基金采用混合估值法,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它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不少业内人士对混合估值法产品发展前景乐观。

  发行火了

  混合估值法基金今年面世后,受欢迎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今年成立的6只混合估值法基金的首募规模皆在40亿元以上,其中有3只为78亿元以上,2只为60多亿元,1只为40多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已经成立的6只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400亿元,为404.69亿元,平均发行规模67.45亿元。

  与之相对,今年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为11.48亿元,混合估值型债券基金平均发行规模是其6倍。

  具体来看,招商恒鑫30个月发行规模79.26亿元、易方达恒固18个月发行规模78.33亿元、鹏华永瑞一年发行规模78.15亿元、国联安聚利39个月纯债发行规模63.72亿元、富国汇诚18个月发行规模62.77亿元、南方恒泽18个月发行规模42.47亿元。

  市场上第一只成立的混合估值法基金是鹏华永瑞一年,成立于今年2月15日,募资78.15亿元,持有人户数为22334户。

  2月22日,招商基金旗下招商恒鑫30个月封闭式债券基金成立,该基金在2月2日至2月20日的发行期内合计募资79.26亿元,持有人户数为803户。  

  3月6日,最新一只成立混合估值法基金——易方达恒固18个月封闭式债券型基金成立,募资78.32亿元,持有人户数为15684户。

  此外,南方恒泽18个月、富国汇诚18个月、国联安聚利39个月纯债基金近期也在2-3月间陆续成立,发行规模分别为42.47亿元、62.77亿元、63.72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基金发行回暖,而混合估值法产品则成为今年的香饽饽,尤其受机构投资者欢迎。

  除了上述6只已成立的混合估值债券基金之外,目前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混合估值法基金在发行。

  譬如工银瑞信泰丰一年,该基金募集时间为2月27日至3月17日;信澳汇鑫两年,募集时间为3月7日至3月24日;鹏扬裕利三年,募集时间为3月27日至4月10日。

  总体来看,混合估值法基金大多设置了80亿的募集上限。

  火爆背后

  混合估值法债基发行火爆,与其特殊的估值法有关。

  与以往债基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债基采用的是混合估值法,即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

  比如,鹏华永瑞一年封闭式债券的招募说明书规定,基金投资于债券资产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且投资于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50%,采用交易策略、相应以市价法估值的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

  其它混合估值法基金都有类似的规定。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指出,混合估值法债基推出,有积极的行业和市场意义:

  一是结合两种估值模式优势,适度降低产品波动性的同时维持较宽的投资范围,满足净值化转型过渡需求,缓解资管新规实施初期对财富管理市场带来的短期冲击。但长期来看市值法仍然是大趋势。

  二是在不显著提高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严格、有限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缩窄公募基金及银行理财间的产品差异,有利于促进大资管行业良性竞争。

  三是封闭期设计一定程度锁住并消化风险,特殊时点有利于缓解债市的流动性、信用风险。

  四是产品创新不改风险收益并存规律,灵活度提升助力公募机构更好服务个人投资者,普惠大众。 

  业内人士分析,混合估值债基兼具摊余成本法债基、市值法债基的优点。对持有至到期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保证了基金整体净值波动相较全部以市值法估值的债基要更加平稳,可以有效降低组合波动;对交易性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可以不受债券持有期限的限制,争取通过调整久期或者波段操作等策略来获取资本利得以增厚收益。而在债市调整的情况下,混合估值基金相比市值法债基可以降低组合回撤及波动,能较好地匹配低风险投资资金的需求,因此受到追捧。  

  总体来看,近年来权益市场大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而混合估值类基金对风险偏好较低、稳健的投资者较有吸引力,这类产品尤其受机构投资者欢迎。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对混合估值法产品发展前景乐观,认为其具有发展潜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王京晶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