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除了拍照,你还期待智能手机“卷”什么?

2023-03-24 17:25:2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常涛)搞联名、拼像素、增主摄,甚至不惜自研芯片……在“卷”拍照这件事上,智能手机似乎从未停止脚步。近期,手机市场重新恢复活力,发布的几款产品亦将卖点瞄准了影像功能。手机厂商为何盯着摄像头不放?除了拍照,你还希望智能手机“卷”什么?

  还是“卷”拍照

  手机摄像头“卷”史最初是从拼像素开始的。2000年,世界上第一部带拍照功能的手机问世,当时的内置摄像头像素仅有11万。2012年,单个手机镜头像素来到了4100万。十余年间,手机镜头的像素增长了370多倍。

  后来,单个镜头的像素增长触及了瓶颈,智能手机随即开启了比拼镜头数量的道路,从1个变为2个、3个,甚至有产品配置了5个后置摄像头。镜头数量增加以后,手机厂商可操作的空间更大了,也更加“放飞自我”,围绕着镜头,出现了长焦镜头、超广角镜头、微距镜头等各种专业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机成本。

  增加像素、镜头个数还远远不够。2016年,华为首先走上了与知名影像品牌联名之路,到2020年,主流国产手机品牌悉数找到了联名拍档。必须承认,与知名影像品牌联名确实有助于培养用户心智,迅速建立品牌认知,但也不排除有手机厂商通过联名涨价,引发了消费者的吐槽。

  近两年,“卷”影像进入另一个高度。为了增强手机影像能力,手机厂商不惜加大投入自研芯片。2021年,OPPO、小米、vivo相继发布自研芯片,其共同点是围绕影像功能发力。

  “随着智能手机影像竞争从单纯的硬件参数比拼,向软件与品牌合作延伸,再向专业的图像后处理芯片与AI计算过渡,该领域已逐步成为各大厂商布局自主半导体设计与AI的试金石。”CINNO Research资深分析师刘雨实向中新经纬总结道。

  智能手机镜头之“卷”时至今日仍在继续。中新经纬梳理发现,近日多款发布的手机主打卖点之一是强影像。3月23日发布的华为P60系列在营销上重点突出了影像能力的提升。3月21日发布的OPPO Find X6系列首次采用超光影三主摄的配置。3月6日发布的荣耀Magic5系列将搭载全新鹰眼相机作为重要卖点之一加以宣传。

  为啥盯着摄像头不放?

  智能手机之所以要“卷”影像功能,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差异点和营销点,一方面,是由用户需求决定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拍照摄像功能目前仍是消费者在选择新机时的重要关注点。

  达睿咨询创始人、电信与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对中新经纬表示,5G时代,视频成为主要应用,这对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像能力也成为消费者购买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刘雨实称,智能手机作为手持设备,在影像的随拍、分享、社交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近年来5G深入普及,照片、短视频分享需求惊人,对手机影像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挑战,影像领域也成为智能手机难得的持续创新领域。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决定将自研芯片应用于影像赛道时,手机厂商就曾表示,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接受采访时表示,基于对未来技术和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确定了自研芯片V1主要应用在影像赛道。OPPO方面也表示,把首款芯片能力应用到了自身始终在强调的影像领域,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行业如今也确实面临除拍照外“卷无可卷”的现状。而相较于其他能力,影像容易做出差异化。

  “比如做芯片,技术难度大,短时间难以取得突破,用户直接感知也不强。而拍照可以比较容易在软硬件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容易做出差异化。”马继华说。

  你还期待“卷”什么?

  智能手机“卷”拍照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马继华预计还要持续几年,“移动影像在硬件和软件上还有很多待突破的地方,等有一天把专业的相机淘汰了,或许手机就不再‘卷’影像了。”

  不过,除了拍照,智能手机当前真的“卷无可卷”了吗?答案也并非是否定的。

  刘雨实认为,智能手机厂商除了在影像功能上持续拓展自主研发,加强垂直整合以外,在其他可能的方向上也多有布局和尝试,包括但不限于硅氧负极电池、纳米微晶玻璃、折叠与拉伸整机设计、低轨道卫星通讯等。

  马继华表示,目前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充电速度、屏占比、重量材质等都有创新空间。“尤其是价格更有下降空间,性价比更应该‘卷’起来。”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表示,智能手机仍有可“卷”的地方,比如重量、续航等,但被提及最多的还是“价格”“性价比”。

  近期,多款产品迎来了线下发布,智能手机行业亦有重新恢复活力的迹象。但在经历长时间市场下滑后,手机市场2023年会好吗?

  刘雨实分析,预计疫情的影响将持续贯穿2023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消费市场的回暖,下半年情况或将逐步好转,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上半年或将明显回升。但全年出货量仍在处于弱增长通道,出货量或将同比持平或略好于2022年。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常涛:changtao@chinanews.com.cn)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