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11元一斤!奶农把奶牛当菜牛卖,中小牧场进退两难被迫杀牛

2023-05-24 16:06:09 第一财经

  11元一斤!奶农把奶牛当菜牛卖,中小牧场进退两难被迫杀牛

  原奶行业的困境仍在持续。

  随着奶价的不断回落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加上消费市场回暖疲软,今年以来,一些中小牧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甚至不得不杀牛退出。在走访中,业内对于奶价后续的走势大多持悲观态度,认为原奶的阶段性供给过剩问题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中小牧场进退两难

  黑龙江肇州县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近期打出了一则卖牛广告,称因牧场的牛奶无乳企收购,被迫倒闭,现存栏500头成母牛全部按照菜牛价格出售,每斤11元,随便挑选。

  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联系人老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两年奶价上涨牛奶生意好做,一家牧业公司承包了他的牧场,并签了7年的长约。但这两年国内奶价不断下行,养殖成本还在上升,牧业公司亏损严重,今年这家公司选择了强行毁约退出,让老于慌了手脚。

  前几年行业缺奶的时候,老于这样的规模化牧场也是乳企争相签约的对象之一,但近期老于在与几家大乳企沟通后却发现,如今没有一家大乳企愿意接收老于牧场的原奶。

  “现在每天的奶只能以2元/公斤的价格卖给奶贩子。”老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没人收奶,但奶牛产奶并不会停止,一天牧场就要产出12吨到13吨鲜奶,倒掉还不如低价卖掉,也能减少一点损失。

  在老于看来,如果能找到一家乳企收奶,牧场就还能再扛一段时间,各大乳企在当地收奶的价格在3.5元/公斤到3.6元/公斤,虽然这一价格未必能覆盖全部生产成本,但还能维持牧场运转。而目前低价卖给奶贩子,每天连同草料和人工成本就要赔1万多元,杀牛关门也是无奈的选择。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2022年下半年国内乳制品消费疲软,也影响了下游乳企的收奶热情,除了降低收购价格之外,到2022年底,一些乳企选择不再和部分中小牧场签订供奶合同,这也导致了部分中小牧场无处售奶,也加速了其退出。

  河北衡水奶农张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衡水当地供奶合同到期不再续约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一些中小牧场,如今这些没人收的原奶只能低价(2.3元/公斤)的价格卖给一些小乳企或奶粉厂,以及奶贩子;扛不下去的牧场就只剩下卖牛退出一条路。

  “现在奶牛也不好卖了。”张景表示,当初奶价上涨的时候,奶牛的价格一度炒到3万多一头,如今没人愿意接手奶牛,市场上一头奶牛的价格已经跌至1万六、七千元,因此大多数奶牛的命运就是走向屠宰场,这样一头牛还能卖个1万四、五千元。

  本轮调整难言见底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原奶行业遭遇当下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奶价的下滑和饲喂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与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阶段性原奶过剩有关。

  2022年以来,国内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豆粕,价格反复走高,到2022年底价格一度上涨至5370元/吨,同比增长45.5%,同期苜蓿草的平均到岸价位为562.7美元/吨,上涨43.5%。

  2023年至今,虽然玉米和豆粕价格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据奶农反映,目前豆粕的市场价格仍在4500元/吨左右,仍属高位运行,而饲料成本约占奶牛养殖成本的65%到70%。

  但随着饲喂成本的上涨,国内奶价不升反降,从2021年8月的高点4.36元/公斤开始,生鲜乳收购价格一路下行。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第3周,国内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为3.88元/公斤,同比下降了6.5%。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没有负债的大型牧场一般公斤奶生产成本在3.8元/公斤左右,在目前奶价水平下,除了生产水平特别高的行业前20%到30%的牧场,以及资源能力有优势的牧场,其他牧场要想不亏损并不容易。

  2018年以来,国内牛奶价格进入上行周期,除了乳企大规模自建大型牧场外,国内养殖户也在加速扩栏或新建牧场,带来了原奶供给量的快速增长。但2022年疫情影响下,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长疲软,导致了原奶供给阶段性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8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6万吨,增长8.6% 。

  但下游的乳制品消费并没有能跟上。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辽宁奶业纾困座谈会上透露,辽宁省2023年2月乳制品生产企业平圴每天喷粉生鲜乳达470吨,占收奶量的17%左右,比2022年12月喷粉量高13%。

  与会乳企认为,生鲜乳过剩的直接原因是乳制品消费需求疲软,奶牛产奶却不能停止,导致乳制品生产企业纷纷选择喷粉,而持续喷粉也带来了库存和资金积压等困难。

  但也有养殖业人士认为,除了疫情冲击、饲喂成本上涨等因素之外,目前乳业上下游依然处于脱节的状态,下游乳企大多是上市公司,对盈利增长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在对产品几经升级之后,液态奶整体终端销售价格水涨船高,也抑制了牛奶消费的增长,乳企应该增加普惠性产品,来提升销量消化原奶。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原奶行业面临的阶段性过剩问题暂时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预计今年年内奶价依然会低位运行,何时脱困境还要看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回暖情况。

  (文中张景为化名)

  作者:栾立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