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高瑞东等:全球粮价高涨如何影响中国通胀?

2022-06-07 19:38:5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7日电 题:全球粮价高涨如何影响中国通胀?

  作者 高瑞东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刘星辰 光大证券分析师

  俄乌冲突背景下,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明显。2022年1—5月,二者的国际现货价格绝对价格水平已经超过2008年出现粮食危机的月份。

  2021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的22%,乌克兰小麦出口量占全球的约11%,俄罗斯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的约3%,乌克兰玉米出口量占全球的近17%。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供给国,未来产量和出口变化,将持续影响全球粮食市场。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22年5月)》预测,2022、2023年度小麦和玉米均面临产量下降、库存减少的情况。

  小麦方面,冲突已经影响乌克兰春播进程,《报告》预计乌克兰2022、2023年度小麦产量为2150万吨,比2021、2022年减少1150万吨。2022、2023年度全球产量预计为7.748亿吨,比2021、2022年减少450万吨。预计2022、2023年度年世界期末库存减少5%至2.67亿吨,将是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玉米方面,预计2022、2023年全球玉米产量将从2021、2022年的高点12.2亿吨降至11.8亿吨,降幅约2.9%,主要受乌克兰和美国产量下降影响,预计全球玉米2022、2023年期末库存下降1.4%至3.051亿吨。

  国际粮价上涨主要通过贸易和预期途径影响中国国内粮价,判断其影响大小,一是看进口依赖度,二是看国内产需缺口。基于此,我们可以将主要粮食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豆。由于其进口依赖度常年超过80%,国内大豆价格基本跟随国际价格波动。2021年以来,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幅度介于85%~100%;

  第二类是玉米、小麦。2020年以来,由于国内播种面积下降、饲用消费增加,国内进口明显增多,2020—2021年,玉米、小麦进口依赖度分别为10%、7%,而2019年仅为3%、4%。这也导致二者的国内价格承受了一定的输入性上涨压力。根据我们研究,2021年以来,玉米、小麦国际粮价对二者国内粮价的传导幅度介于10%~30%。

  中国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的变动是决定传导幅度大小的关键变量。例如2021年,由于上一年玉米价格上涨,国内玉米增产幅度较大,产需缺口收窄,而小麦出现产需缺口走阔。因此,2021年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传导幅度为10%,低于国际小麦价格对国内小麦价格的传导幅度30%。

  第三类是大米,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进口依赖度仅为3%,主要为品种调剂需求。因此,中国国内大米价格运行较为独立,主要跟随最低收购价变动,受国际粮价的影响程度较低。2022年1—5月,国际大米价格上涨19%,国内价格仅上涨3%。

图1:从中国粮食进口依赖度看,大豆>玉米>小麦>稻谷
图1:从中国粮食进口依赖度看,大豆>玉米>小麦>稻谷

  因此,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在俄乌冲突持续扰动粮食生产和出口的背景下,国际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压力仍未消退,将对未来中国国内小麦、玉米价格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进而影响中国国内通胀。

  本文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价格为例,探讨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国内通胀的影响。

  小麦:直接影响中国国内通胀,传导强度可控

  未来,小麦价格大幅上涨会抬升中国国内通胀,预计对CPI拉动率在0.2个百分点以内,相对可控。

  小麦和稻谷,是中国两类主要的口粮消费品种,二者直接影响CPI中的粮食价格。根据我们统计,从2021年中国粮食消费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的食用消费比例为80%左右,明显高于同期玉米、大豆分别为3%、28%的食用比例。所以,从粮食CPI的走势来看,主要取决于小麦和稻谷价格波动。

图2:CPI粮食价格主要受稻谷和小麦影响
图2:CPI粮食价格主要受稻谷和小麦影响

  历史上看,当粮价上涨明显推升中国国内通胀时,稻谷和小麦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粮食在CPI的权重约为2%,尽管占比不高,但当粮价出现大幅波动时,对通胀的影响将明显加强。2000年以来,粮价对CPI的拉动率最高在2004年达到1%,当时稻谷和小麦价格均大幅上涨,涨幅介于40%~50%,粮食类CPI上涨34%。

  而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国内稻谷价格处在历史低位,充当重要的稳定剂,削弱粮价上涨对通胀的影响。一方面,大米的主产地是亚洲地区,不受俄乌冲突的直接影响,美国农业部5月预测,2022、2023年度全球大米增产,库存处在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国内粳稻政策粮拍卖量处在历史低位,表明国内稻谷实际供给相对充足。

图3:相较于小麦价格,国内面粉价格涨幅相对温和
图3:相较于小麦价格,国内面粉价格涨幅相对温和

  同时,国际小麦价格对中国国内价格的传导有较大折损率,今年国内小麦产需缺口收敛,库存消费比高于上年,也有助于稳定国内粮价。从国际小麦—中国小麦—中国面粉—粮食类CPI传导渠道看,2022年1—5月,国际小麦价格上涨29%,国内小麦价格上涨9%,国内面粉价格上涨4%。

  因此,若假设极端情况下,未来国际小麦价格再度上涨100%,对应中国国内面粉价格上涨10%~20%,但由于国内大米价格稳定,则粮食CPI上涨5%~10%,对CPI拉动率为0.1~0.2个百分点(4月为0.05个百分点),影响相对可控。

  玉米:间接影响中国国内通胀,传导效果偏弱

  玉米直接食用比例较低,不足5%,而饲用比例高达60~70%,因此玉米对CPI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猪肉等肉类价格,间接影响通胀。

  2022年1—5月,国际玉米价格上涨24%,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上涨6%。尽管国内玉米库存/消费比重维持在2019年以来的低位,但由于2021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去化,降低饲用需求,因此2022年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涨幅不高。

  目前来看,随着三季度猪价进一步上涨,养殖利润可能将逐步摆脱亏损区间,相应的养殖需求会随之改善,带动中国国内玉米需求增多;叠加全球玉米存在供需缺口,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驱动猪价上涨的动力主要为供需基本面,成本端影响有限。根据我们测算,若玉米价格上涨10%,导致猪肉成本上涨0.5元,若全部计入当前约15元/公斤的猪价,将导致猪价上涨3%,对应CPI拉动率不到0.1%。

  因此,当猪价处于低位时,玉米价格上涨会导致猪价呈现抗跌性。但当猪价快速上行时,玉米价格上涨对猪价的影响会逐步削弱。从因果关系来看,主要体现为猪价上涨提升饲用需求,进而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图3:相较于小麦价格,国内面粉价格涨幅相对温和
图3:相较于小麦价格,国内面粉价格涨幅相对温和

  (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编辑:郭晋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