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许正中:“618”有利于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

2022-06-15 11:00:4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15日电 (张芷菡)2022年“618”大促已拉开帷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怎样恢复消费、提振信心备受关注。对此,中新经纬研究院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

  中新经纬研究院:在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需求收缩非常明显,您对2022年的“618”有什么判断和期待?新的阶段消费将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新型实体企业应该如何利用自身效能,更好地扩大和促进消费?

  许正中:2022年的“618”很可能是中国消费触底反弹的关键时期,事实上,在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背景下,中国社零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对于2022年“618”都充满期待,希望有这样一场大促,能看到消费者信心的提升以及社零的回升。夹杂着疫情因素的这次“618”,就是不确定的环境背景下的一次大型的实践。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提高平台经济国际竞争力,成为新的政策风向标。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提出了“六稳六保”等相关措施,随着疫情有效防控和动态清零,国内需求活力有待释放。

  消费需求回归理性意味着消费者对供应链的价值和感受更为直观。例如京东等企业畅通高效的供应链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产业链,让大量消费品第一时间送达消费者手中,极大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以及服务的品质。“618”大促对于释放消费需求有着非常积极的引领作用,能够帮助恢复消费信心。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产生了一个有利回补期,由于过去供应链中断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弥补和满足。

  像京东等新型实体企业正面临新的机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激活社群式消费、追求沉浸式体验的个性化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二是以数字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是把用户当伙伴,提升无缝体验的快速定制化的供给能力。有研究表明,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高出38%的盈利能力。四是开发下沉市场,形成长尾效应,引领县域消费结构升级。

  中新经纬研究院:作为每年两大购物节之一,“618”对实体企业来讲也是一次发展机会,您认为各界应该怎么利用“618”的机会突破困境加快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供给。

  许正中:目前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有望进一步推动消费回升。“618”是一个激活短期消费市场的机会,通过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提振消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基础。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消费者对价格会更加敏感,对促销节点的关注度更高。2022年疫情多地散发,打造稳定而高效的供应链变得更加重要。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时效性是助力消费回暖、保障民生、优化供给的重要措施,也是“618”线上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无接触技术等工具创新供应链运行方式,促进供应链畅通和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在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

  “618”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消费场景和高效的购物体验,有利于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带动更多线上平台和线下商业、服务业企业参与其中,利用“618”的消费趋势掌握需求变化的节奏和特点,及时调整产品、优化供给,进而促使线上线下共促消费,推动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升级。例如京东把数字供应链能力对外开放,京东云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数智化服务,将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效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安全、可靠的商品,同时与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朝着“把实体经济做活,把数字经济做实”的方向前进,为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社会价值持续注入新动能。

  各界要形成合力,打造生态,实现全链条、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网络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打造集约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利用企业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优化供给,实现“消费者全生命周期价值”与“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相匹配的全链条适配运营。

  加快全供应链业务协同,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效率。面对疫情冲击等压力,要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网络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新经纬研究院:在上半年的抗疫保供工作中,物流和供应链的畅通受到了高度关注,您如何评价供应链在应急保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体现了哪些优势和不足?

  许正中:在抗疫保供工作中,例如京东等大型企业发挥了极强的资源调度能力,体现了有责任的供应链企业领导力和使命担当,充分调度覆盖在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同时也发挥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灵活高效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在应急保供中依托数字化平台和服务网络,精准匹配和即时快速响应,有效畅通了供应链上下游供给。

  有责任的供应链体现出京东把应急的做法常态化、对供应链的理解已经走向深化,丰富了供应链的内涵、内容和内在要求。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供应链基建的企业,京东开始逐步探索供应链本身的社会责任。在4月初北京市酒仙桥地区升级为高风险地区后,京东物流与街道、社区共同探索出一套“酒仙桥模式”。供应链的柔性以及快速切换的能力,体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京东供应链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物资配送的可能性以及高效率。在经济社会面临极大不确定时,供应链的流通链条对于解决社会燃眉之急格外重要。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2年5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269.2,环比上升11.6%,相比4月份,行业规模有效恢复,质效得到改善。顺丰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要“构建数字时代的智慧供应链生态”“越来越多经营者希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更加柔性敏捷、高效响应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以及物流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基础之上,运营好庞大基础设施,以及管理好大量员工,实现降本增效,并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保持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中国应加强对重点供应链的识别和动态监测,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期,利用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补齐技术研发短板,加强自主可控,扩大开放合作,全方位、多层次锻造自主可控开放的产业供应链。

  中新经纬研究院: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对推动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过程具有什么作用?在供应链的数字化对于产业数字化有什么价值?

  许正中:目前,数字化供应链对国内企业确实发挥了降本增效的作用。电商通过数字平台的供需对接,以需求决定供给,以需求为中心,降低了传统产品供给链的诸多不确定性。对于实体企业而言,借助数字化供应链可以提前进行智能预测,以销定产,避免因盲目增产带来的成本增加。数字化供应链能够持续优化流程和预测销售,改善实体企业的客户服务,让整个供应链效率提高。

  对于新型数字实体网络平台企业而言,运营沉淀数据以及资金链能使巨复杂的供应链提高效能,通过构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并横向延长跨价值链的供应链条,同时将自身供应链数字化能力对外输出,建立起一条清晰的产业数字化路径。例如京东的C2M反向定制平台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催化作用,利用全供应链的数据支持来连接“人货场”,把每个环节数据化来精准匹配商品和消费者,为价值链上游设计、预测、生产这套体系赋能,极大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未来交易平台的浅连接逻辑会越来越弱,赋能供应链提升效率才是发展的方向,要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通过供应链的数字化带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可视化”。数字化供应链可使企业获取和利用不同来源的实时数据,进行需求刺激、匹配、感知和管理,以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通过全链条数据共享、透明化集约采购、柔性生产的C2M模式可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业务协同,快速响应、灵动匹配,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实现按需定制,降低内外部交易成本。跨境电商助力企业全球采购、全球销售,赋能企业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

  供应链数字化可赋能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供应链金融为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可破解之路。

  中新经纬研究院:2022年的618发布会上,京东首次提出“有责任的供应链”的概念,请问您怎么解读供应链的责任?京东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智能化社会供应链的作用,助力全社会供应链水平的提升,实现市场主体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价值?

  许正中:现代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中认为,企业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责任)、Environmental(环境)。过去的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盈利,即商业价值。疫情使得供应链的可靠性、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供应链责任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既包括业务的可持续性,也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有序发展需要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动,每个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都与供应链息息相关。业务的可持续性在于供应链的畅通,即规避上游供应商的断供风险和下游客户的订单风险。

  有责任的供应链是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科技企业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的早期推动者之一。像京东作为物流核心科技企业,具有强大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可以带动小企业参与到供应链优化的进程之中。财报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研发费用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021年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京东物流作为一体化供应链头部企业,应发挥自身行业顶尖的技术驱动型的供应链方案提供商和物流服务商优势,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及扩散,将数字化技术进行全链路渗透,带动供应链的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一体化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的变革升级对于降低全渠道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具有巨大赋能作用。京东不仅拥有数字化技术,同时拥有实体企业属性,现有格局之下京东的社会责任的发挥在于加快对外开放,通过技术输出帮助客户优化供应链网络,助力实体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京东利用自身硬供应链和软供应链方面的能力,在疫情和重大赛事等重大节点场景中发挥了极强的资源调度能力和物资供给能力,体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作用;绿色减碳场景中,推进碳排放的降低,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减碳在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协同增效,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拉动消费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多、快、好、省”的购物体验,利用技术和基础优势,打造了高质量农产品和消费升级的正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推动场景中,依托京东物流、京东云,为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开放供应链的C2M制造新模式,实现供应链协同,围绕产业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打造“有责任的供应链”,担当数字变革“领头雁”,引领时代新浪潮,展现时代价值。数字时代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商业模式、商业规则等将发生颠覆性变革,数据要素活力的释放亟待新的商业生态、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数字供应链、数据资产化、通证化等新模式是一项探索性的复杂工程,需要有责任、敢担当的企业充当数字变革“领头雁”,推动全球数字商业新标准、治理新模式。

  中新经纬研究院:政府和市场主体应该如何加强协同,加快中国的现代供应链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建立开放的、社会化的供应链体系?

  许正中:英国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授说过:“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一定是以供应链取胜,随着电商发展的红利期结束,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降本期。全球经济和商业环境充满不确定,供应链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受到了全球政界商界的广泛关注。供应链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像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应该要最大化自身效能,利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推进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物流整合与优化,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将供应链能力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更广泛的、积极的社会价值,这对于企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供应链涉及大量的线下场景,仓网配置、终端配送等多个环节,这个庞大线下实体的存在使得京东脱虚向实成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同时真正掌握了核心武器,即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因而未来京东应继续建设自己的核心能力,加强数智技术领域的开发,从基础理论层面探索前沿技术。利用商业洞察技术,围绕成本、效率、体验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打造一个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社会化的供应链意味着把零售基础设施开放成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向外提供自己的履约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但供应链的“战争”不止是京东企业的内部商事,更是和上游厂商以及国家层面的的协同作战。供应链的一体化建设需要政策层面的努力和积极的引导,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推进供应链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加强产业政策倾斜力度,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更好发挥政府效能。政府要鼓励像京东等龙头企业发挥社会责任,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协助相关企业解决技术、设备、资金等问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中国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京东应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进行数智化技术与产业的交融,推动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C2M反向定制平台形成通过预判市场需求的进行决策的“按计划生产”模式。通过自身的技术和供应链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在产品设计、供应链、销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现代供应链的实现需要打造数字化、生态化、社会化的供应链生态,需制定负责任制度环境和营造良好的宜商环境,设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需要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等多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主体间数据共享与协同,从供给侧、需求侧、要素资源、生态体系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共同发力,实现供应链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

  传统企业是单向线性供应链的一环,扮演的是生产者和交付者的角色,只需面向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用户”的线性模式。在数字时代,供应链上的各方企业与最终用户直接互动,洞悉用户的需求,相关各方的协同与数据等资源的共享,满足了多边群体的需要,充当起连接、整合的角色,供应链朝着数字化、生态化、开放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的全流程,对供应链组织、业务、方法、工具和资源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依托数字平台,以数据共享驱动业务协同,上游的设计、采购,中下游的制造、分销、商检、融资等业务活动统一在数字平台内实现业务高度集成,同时也实现将多方利益联合体,比如物流、仓储、第三方平台、分销商及其他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政策制定者等新的非商业性伙伴也整合进入供应链的统一平台,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层次、多样化,打通链接消费端-企业端-政府端的数据壁垒,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堵点,以数据整合共享打造供需灵动匹配、业务高效协同、弹性智能的社会化供应网络。

  政府是供应链生态的外部环境搭建者和优化者,应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环境优化,加强与市场主体协同,发挥促进多方参与的服务型政府职能,助力供应链现代化体系建设。政府需引导多方市场主体参与共建新型基础设施,由政府统筹,运用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多元主体供给。促进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协同发展,突破生产设备互联、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集成等重难点问题,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数字协同生产。在宜商环境建设中政府扮演规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监管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为企业在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雇佣劳工、获取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全方位的服务。针对关键供应链环节,技术卡脖子问题,实时监测供应链中断风险,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对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题,面向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加强标准制定和培育推广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转型咨询、测试评估等方向,培育一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打造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编辑:郭晋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