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董澄溪:美联储加息能否有效抑制通胀?

2022-06-17 16:22:0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17日电 题:美联储加息能否有效抑制通胀?

  作者 董澄溪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结果正式公布,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1.5%至1.75%的水平,保持缩表速度不变。在会议召开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中反映的金融市场预期已经对于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完全定价,此次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怎么走?

  此次利率决议表明,目前美联储的决策高度依赖即期数据,对于政策路径没有中长期的规划,前瞻指引缺乏可信度。因此,在判断以后的政策路径时,相较于联储官员的表态,应更侧重对通胀数据、通胀预期及其他经济数据的判断。

  笔者认为,美联储此后的货币政策路径可能为“激进加息与缩表同时进行—暂停加息并缩表—降息—加息”。当前美国通胀的主因是俄乌冲突下的能源供应紧张。对于此前市场担心的“工资—通胀”螺旋造成的通胀压力,FOMC(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参会者认为劳动力的供需会逐渐回归平衡,消除对于工资和通胀的上行压力。由于通胀的根源在海外,美联储加息对于抑制广义通胀的效果薄弱,而更多成为一种回应民众期待、维护自身形象的任务。若能源供应问题不能解决,加息仅能通过打压内部需求的方式来抑制核心通胀,并为日后的衰退后的再度降息留出空间。

  美联储期望的“软着陆”的定义可能已经与以往加息周期不同,对于资产价格下跌、失业率上升都更有容忍度。对于前段时期的美股、美债大跌,美联储显然并无担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过去几个月中的金融条件收紧有助于使需求与供应更好地平衡。言下之意即金融条件的收紧有利于抑制通胀,美联储乐见其成。虽然美联储可以忽视资产价格波动,但不意味着可以任由流动性危机爆发。由于无限量化宽松后国际货币市场中的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且美联储通过一些工具为交易商提供了后备流动性,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较小,对于资产价格下跌的容忍度也较高。美国失业率目前仍处于历史低位,低收入群体、非裔及西班牙裔群体的就业情况有广泛改善,高企的通胀至少在2022年四季度以前都将是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抑制通胀,美联储可能容忍失业率从低位有一度幅度的攀升。美联储仍将谋求“软着陆”,但可能是付出了一定的资产价格下跌、失业率上升的代价后,在保持不发生系统性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底线之上实现的“软着陆”。

  美联储何时可能暂停加息?

  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可能条件有三种:一是能源价格停涨带动名义通胀降温。目前的原油价格上涨,不仅受到供应紧张的影响,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部分国家加大进口力度也是原因。因此油价的未来走势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能源价格一直是推动美国广义通胀走高的主导因素。如果未来能源价格回落,美国通胀的上行压力将大幅减轻,美联储可以更关注经济基本面和失业率。

  二是需求走弱后失业率上升至相对高位。如果原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美联储将继续激进加息,通过抑制国内需求的方法来促成供需平衡,但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经济代价。目前美国内需在高通胀削弱居民实际收入、预期转弱打击消费者信心的双重压力下,已有边际走弱趋势,5月份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3%。居民消费的转弱将影响收入和投资,最终导致失业率上升。由于目前的失业率位于历史低位,美联储可能愿意忍受失业率的小幅上升,但随着紧缩进程的逐步推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将切换为促进就业。

  三是流动性危机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当下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依然充裕、爆发流动性危机的风险较小,但若美联储多次超预期加大紧缩力度,流动性风险将会攀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举足轻重,需要关注欧洲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这些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低于美元、经济基本面更为脆弱、同样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如果全球流动性出现问题,这些国家很可能先于美国发生债务危机或流动性危机。一旦国际货币市场出现危机,风险也会向美国传导,美联储不得不守住不引发流动性危机的底线。

  对中国的影响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背景下,中国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一是全球美元流动性收紧,部分国家债务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可能爆发,可能波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风险敞口;二是外部需求走弱,中国企业的出口订单数量可能下降;三是加息预期若继续加强,中美利差与汇差继续走阔,短期外资部分流出,影响市场情绪,对人民币资产可能形成阶段性的压力。

  尽管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资产仍有较为突出的配置价值。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仍有韧性。与日本、欧盟国家相比,中国对于能源进口的依赖性较小,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低,消费者价格更为稳定,货币政策操作更关注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配置人民币资产有利于分散风险。目前,除日本以外,世界主要央行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而中国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仍有宽松空间,经济预期边际好转,对人民币资产会起到支撑作用。(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杨京川)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