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视界>>正文

【东西问】戴路:为什么提到他,中国人总会“会心一笑”?

2022-06-17 20:56:24 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戴路:为什么提到他,中国人总会“会心一笑”?

  【同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大家好,我是戴路,来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刚刚是我非常喜欢的东坡撰写的《浣溪沙》词。从古至今,东坡一直没有远去,就一直这样亲切地活在我们身边。

  【解说】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苏东坡为什么具有温暖中国人千年的魅力?苏轼的文化精神在当今,对于东西方文明互鉴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日前,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字幕】为什么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会“会心一笑”?

  【同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

  首先当然是因为东坡本身是具有蜀中的幽默细胞,经常跟人开玩笑。另外为什么会让人会心地一笑呢?从东坡那个时代开始,他就一直说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徐州的时候,他去祈雨归来,在路上,他写淳朴的村妇看到他“旋抹红妆看使君”。他初到惠州的时候“父老相携迎此翁”,那么这是他在惠州受到百姓的爱戴。那么不管他在朝在野当地方官,还是一介平民,都能和百姓打成一片。

  【字幕】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和北宋同时期的人物相比,“三苏”作品为何能“雄视百代”?

  【同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

  我认为“三苏”所谓的“雄视百代”,他和他所处的宋代之前之后(的时代)都能发生非常广泛的关联。那么北宋以后,南宋人为东坡做年谱,还有南宋的很多笔记当中去记述东坡的,包括“三苏”的这样一些逸闻趣事,编撰他们的文集,为他们的诗词做注等等。聚集起来很多的膜拜东坡、学习东坡、景仰东坡的很多文化的形式。

  【字幕】东坡文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

  【同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

  最开始是在东亚汉文化圈之内,在朝鲜半岛和日本。那么当时朝鲜(半岛)的文人到中国来,专门去参观“三苏堂(祠)”,去将眉山(苏轼出生地)作为一个膜拜的圣地。“东坡、山谷,味蹭、酱油”,这是日本“五山时代”的诗僧他们在学习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一个切入点,阅读苏东坡的诗歌。那么到了20世纪以后,那么东坡作品的各种英译,各种的译介逐步地为西方世界所了解。

  【字幕】苏轼的文化精神在当今,对于东西方文明互鉴有何时代价值?

  【同期】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副主任戴路

  东坡曾经讲过一句话叫“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这句话在当今的中外交往的场合,实际上多次被运用。它作为东西方交往的这样一种时机和机会,实际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解说】林语堂曾将苏轼形容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评出12位“千年英雄”,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该报副主编让·皮埃尔·朗日里说:“苏东坡能入选千年英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自由的灵魂其实就是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人性的基本尊重,对文化多元的呼吁,今日东西方文明互鉴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底色。

  陈选斌成都报道

(编辑:董文博)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