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黄琨:新东方卖6元一根玉米,产业链上谁在赚钱?

2022-06-23 15:36:3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3日电 题:新东方卖6元一根玉米,产业链上谁在赚钱?

  作者 黄琨 前瞻经济学人资深产业观察员

  近日,转型直播许久的新东方迎来高光时刻,粉丝和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

  不到一周,新东方直播间东方甄选便完成了粉丝量从100万到1000万的跨越。与此同时,商品交易总额(GMV)在6月15日就已飙升至6257万元。

  在直播间上架的6元/根鲜食玉米被质疑“太贵”后,主播董宇辉以“谷贱伤农,价格不能太低”为由回应。

  随后,《农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6元一根“新东方”玉米,农民能赚多少?》,引发了热议。

  确实,“一根6元的玉米”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送上人们餐桌的整条产业链条上,价值是如何分配的,农民能赚到多少?

  缺乏议价权,产业链上的农民利润较低

  农民农产品流通,大多要经过农户、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几个环节。就目前而言,一颗蔬菜在进到我们口中之前,一般已经经过了5手。一手是农民采收;二手是汇集到各个乡镇的代收点或区域市场;三手是统一发往各大城市的一级批发商,通常是大城市边缘的大型农批市场,如北京新发地农批市场、广州江南农批市场、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等;四手是批发给二级批发商,通常是周边较小的批发市场;五手是批发给超市、商店、菜市场等零售商。

  在这个5级链条中,越贴近市场、越贴近消费者的环节,赚的就越多,而离消费者最远的上游农民,从产业链上能赚到多少钱?

  关于这个问题,发改委、商务部和农业部三大国家部门曾分别出动,派人奔赴北京、上海、山东、河南、黑龙江、广东等地,联合调研农产品流通环节,最终发表《农产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调查》。

  学界也有不少人士,用各种专业方法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计算。

  最终结论是,因为不同地域、时间或市场环境,农产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有多有少,但共同点是,以上两者的利润都比生产者——农民要高得多。

  例如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研究中,批发商的成本利润率比农民高出6~10倍,零售商的成本利润率高出5~7倍。就算以最低比例计算,农民、批发商、零售商的成本利润率差距也达到1:7:6。

  换句话说,农民在整个链条中能分享到的利润,不到1/10。

  那新东方可以改变这个趋势吗?答案是不能。

  因为在市场经济下,产业链利润分配的本质是议价权问题。而农民的议价权低下,根源又在于传统小农生产方式。

  大量农民相互隔绝、零散耕作,一方面信息极度缺失,在不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下无序生产,另一方面互相之间过度竞争,只能被动地任由上游开价。

  目前,国内玉米生产远超需求,这是种玉米不赚钱的原因之一。2020年、2021年,全球玉米结存量接近3亿吨,仅中国就占超过2亿吨,占比超过70%。

  上游收购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会尽力压低田间收购价,将其维持在刚好可以保证农民生活和再生产的水平,甚至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会向上游转嫁风险,导致农民亏本。

  菜价涨了,农民不赚钱,菜价跌了,农民最亏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下游零售商卖得再贵,也改变不了上游农民相较于中游环节议价权低的现实,这是产业链上的根本问题所在。

  换言之,只要新东方还不能掌握零售、运输、批发的整套供应链,不能直达农民,那直播间卖得再贵,和农民赚多少钱没有太大关系。

  神奇的鲜食玉米

  那我们是否可以说东方甄选卖的“6元玉米”最终并未让农民受益?倒也不是。

  事实上,“6元玉米”让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但这和销售玉米的直播间并无关系,关键在售卖的“鲜食玉米”产品本身。

  过去种植的玉米,绝大多数是在成熟后采摘、储存,用来养牛喂马、加工酿酒,或当作工业原料,少量会加工成玉米碴、玉米面后充当粮食食用。

  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一些具有特殊风味、品质上佳,可以当作果蔬食用的玉米开始逐渐在市场上流行,这就是鲜食玉米。

  现在市场上见到的甜玉米、糯玉米,都是鲜食玉米。这种诞生于新时代的农产品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和整体收入。

  与传统玉米不同,鲜食玉米吃的是未成熟的幼嫩果粒,要抢在呼吸作用把内部糖分消耗之前,享受它的鲜美滋味。这对农民采收,以及批发商的收购、运输、零售等各个环节,都提出更高效的要求。

  为提高采收、运输、销售效率,目前,在鲜食玉米领域,一个大趋势是产业链上的中游参与者开始组织农业合作社,向农民统一下订单,由此按需生产。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会给农民教授农业知识,提高种植效率。

  农民被组织起来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有效信息交流加强,过度竞争被规避,从而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议价权。

  当然,农民议价权提高,不代表压缩了中下游参与者的利润空间。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相较于传统农产品,鲜食玉米整条流通链上的利润都增加了,只不过这一次农民增加的比例要更多一点。而这部分钱,当然是来自买“6元1根”玉米的消费者的口袋里。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也许在花更多钱买更少的东西,但只要买家觉得这个产品匹配这个货品价值,这就没有问题。(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编辑:董湘依)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