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银行>>正文

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算法银行5-10年内或面世

2025-06-23 15:28:2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3日电 6月18日至20日,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在上海举办。据悉,本届展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上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主办,以“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为主题,荟萃全球金融机构与科技龙头企业,全景展现中国金融体系建设成果。

  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民银行”)作为重庆金融机构代表之一参与该届展会,展现其全流程数字化、金融服务产业链新范式。期内,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围绕中小银行应用金融大模型的挑战与破局之道进行了主旨分享,预期未来5-10年内算法银行将会面世。

  展现全流程数字化金融服务新范式

  展览现场,富民银行展台“产融新动能、生态好伙伴”的愿景亮眼。该行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通过全流程数字化金融服务产品组合加创新服务的模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产业供应链场景和产业零售场景。

  科产融生态相关的“数字体征”创新产品和模式,吸引嘉宾驻足。该行深耕医疗产业链,推出“订单融”产品,具体是指购销合同双方在签署购销合同后,供应商在货物发运前,因支付原材料采购款、生产等存在资金需求而申请的融资业务。立足到货场景,该行推出“到货融”产品,围绕下游优质核心企业,通过领先数字风控技术,将上游中小企业的主体信用转化为到货场景下的交易信用,为央企和国企核心企业的中小供应商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真正做到“脱核不离核、确真不确权”的金融服务。同时,该行还在现场展示了凭借自身产品创新能力和数字服务能力聚合优质资产,并通过智能路由将优质资产赋能同业机构,实现产业金融下的同业合作模式,以及焕新推出的“极.富”系列产品矩阵。

  “通过发挥领先数字技术优势,构建科产融生态,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与便利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做生态企业的好伙伴,目前我们已累计为7000余万客户提供了非接触式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富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富民银行“到货融”产品入选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板块的精选案例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聚焦金融业“五篇大文章”设置主题展区,值得一提的是,富民银行“到货融”产品,以“全流程数字化 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创新范式,入选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板块的精选案例,在主题展区进行公开展示。展览现场,在富民银行钟子明副行长的见证下,完成了找钢网、无锡国联服务“到货融”产品的公司签约。

  预期“算法银行”将在5年后面世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陆家嘴金融沙龙“大模型金融应用及创新——智联金融,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主题论坛现场

  6月19日,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陆家嘴金融沙龙举办“大模型金融应用及创新——智联金融,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主题论坛,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作了题为《中小银行应用金融大模型的挑战与破局之道》的主旨演讲。

  重庆富民银行行长赵卫星发表主旨演讲

  赵卫星指出,金融大模型的应用需从战略层面重构认知逻辑,强调通用大模型与垂直领域专业能力的协同性远胜于孤立开发专业模型。他以富民银行为例,提出三大核心观点:

  其一,聚焦降本增效的“真实价值场景”,富民银行通过大模型重构内部流程,实现人员精简、自动代码撰写率超50%,验证了“AI+业务流”的高效性。

  其二,警惕技术应用误区,赵卫星反思“开放银行”等概念曾导致资源错配,强调大模型应优先解决风控、审计等核心场景的“人机协同”问题,而非盲目追求技术标签化。

  其三,构建“算法银行”新范式,赵卫星提出未来银行需从“产品主导”转向“客户需求驱动的智能体生态”。目前,AI智能体的范式正在跃迁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提升服务质效为导向,预期未来5—10年算法银行将会面世。他特别指出,金融业应避免陷入“技术军备竞赛”,需在算力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平衡中寻找突破口,通过混合云架构和敏捷迭代实现“AI价值穿透”,最终让银行从“资金中介”进化为“智慧与温度并重的金融生命体”。

  作为科技驱动的产业生态银行,富民银行亮相此次国家级金融科技盛会,体现了其通过领先数字技术手段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探索和硬核实力。据了解,该行积极申请金融科技、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等领域相关专利,累计申报专利314件,已获专利授权66件、软著34件。截至2024年末,富民银行资产总额623亿元,累计缴纳税收近22亿元,连续五年荣登“重庆服务业企业100强”,连续六年荣登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

  未来,富民银行将坚守金融本源,持续深化科产融生态构建,以更大决心和力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做生态企业的好伙伴,为新重庆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