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点石成金】美国通胀飙升,到底是供给还是需求问题?

2022-06-24 14:32:08 中新经纬

  《点石成金》由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汇集每周财讯商情,邀请专家深度点评,为您呈现有态度、有价值的新闻。

  本周热点

  快充伤电池?充电三大谣言信了就后悔

  一夜爆火资本抢食 预制菜万亿风口成色几何

  鲍威尔称部分通胀压力已超出美联储控制,专家认为衰退并非不可避免

  欧洲多国通胀爆表,屡刷纪录!官方预测:食品价格还得涨

  加息效应冲击英美地产服务业

  彭文生:共同富裕就是要从金字塔型社会迈向橄榄型社会

  快充伤电池?充电三大谣言信了就后悔

  据中关村在线报道,大电池和快充一直是手机玩家追求的两个参数,网上也流传着很多充电的秘籍,如果你的手机不是旗舰其实不用关注,但对于更换电池非常昂贵的iPhone和折叠屏手机来说,还是有必要破解一下谣言的。谣言一:手机不要频繁充电?随便用! 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指的是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算一次,如果分别放电10%,30%,40%,20%,这四次合计放电达到额定容量,只记消耗了电池寿命一次,所以手机随时想充就充,不用担心耗费电池寿命。谣言二:手机快充损伤电池?瞎担心!快充并不是损伤电池的罪魁祸首。相较于担心快充带来的那一丁点影响,不如去享受半小时充满电带来的便利。谣言三:手机不能边玩边充?不存在!电池不能既充电又放电,也就是说你在玩手机时只能给电池充电,或是将电池放电。

  点评:对这些关于手机充电的谣言,信以为真的人还真的不少。随着技术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普通人眼里,科学技术往往是高大上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在消费时,科学知识是绝对必要的,如关于电池充电的科学技术知识就必不可少。谣言传播的是伪科学。让谣言不攻自破,最有效的手段是普及科学知识。维护消费者主权,企业责无旁贷,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消费者主权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把向消费者普及与产品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产品说明书中详细阐明关于电池充电的科学知识。

  一夜爆火资本抢食 预制菜万亿风口成色几何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舌尖英雄”北京朝阳CBD总部公寓店本该繁忙的时段,近日却是冷清场面。但这并不影响资本对“舌尖英雄”的追捧,这家从事预制菜业务的新锐品牌,成立不久便已融资16亿元、签约6000家意向门店。目前国内共有6.81万家预制菜企业。在疫情之下,预制菜一夜蹿红。有专家指出,规模高达4.69万亿元的餐饮行业存在工业化改造的内在需要,而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推动这一进程加快。这是整个消费行业里难得的大赛道、新机会,也是吸引企业、资本和地方政府加速布局预制菜产业的核心原因。

  点评: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服务业的工业化趋势愈加明显。作为服务业重要部门的饮食行业,其工业化也正在多条赛道齐头并进,预制菜是餐饮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中国的兴起源于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预制菜是一场技术创新,但它的底线是不能颠覆中华饮食文化,否则预制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中华饮食文化,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孙中山先生讲过:“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礼记》载明:“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还有一句不知出处的名言:“饮德食和,万邦同乐”。中餐讲究的是精、美、情、礼。预制菜要做到这些,确实很难。让预制菜在中国的土壤上成长壮大,就必须把先进技术与中华饮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鲍威尔称部分通胀压力已超出美联储控制,专家认为衰退并非不可避免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美东时间周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众议院做证词陈述时重申,美联储控制物价上涨的承诺是“无条件的”。他强调,“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有一个持续充分就业,且人们工资不被高通胀吞噬的时期。”鲍威尔承认,随着美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后重启,政策制定者低估了通胀,认为供应紧缩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如今,他却指出,“异常强劲的需求”是导致高通胀的一个关键因素。鲍威尔还以油价的上涨为例,称一些通胀压力已经超出了美联储所能控制的范围。

  点评:从这条新闻,我们看到鲍威尔已经语无伦次了。过去,他认为通货膨胀是供给问题。现在,他一方面强调美国的通货膨胀是需求导致的;另一方面又羞羞答答地承认石油价格使美联储对通货膨胀难以控制。众所周知,国际油价上涨是由供给端引发的。动荡的国际局势影响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运输,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还采取了减产措施。鲍威尔把通货膨胀的原因推给劳动者,而劳动力供给不足恰是美国供给端的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的同时,美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更大,这个指标明白无误地说明,供给不足既是美国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又是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那么,对比20世纪30年代由需求不足引发的大萧条,美国解决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政策要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这将使美国的经济决策者们左右为难。

  欧洲多国通胀爆表,屡刷纪录!官方预测:食品价格还得涨

  据中新经纬报道,受4月能源价格空前上涨影响,英国5月份的通胀率达到9.1%,升至40年来新高。法国5月的通货膨胀率再次上升,达到5.2%,打破了自1985年9月以来一直低于5%的纪录。希腊5月份通货膨胀率高达11.3%,创29年以来最高纪录。丹麦五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就是CPI同比上涨7.4%,为1983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西班牙5月的通货膨胀率为8.7%。德国5月份的年化通胀率达到7.9%,已经连续三个月刷新自德国统一以来的纪录。瑞典5月通货膨胀率升至7.2%,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

  点评:通货膨胀正在席卷全球的路上。原因有二:一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二是全球供应链被打断。目前,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动辄以经济制裁惩罚他国,导致石油和粮食等产品供给不足,全球供应链生态的底端被破坏。全球众多国家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严重性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破坏了当时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主要措施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孤立。目前,除了这两条措施之外,在经济制裁名义下的政府直接干预行为中断了全球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最典型的是芯片。经济制裁的滥用说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正在通过打断全球产业链全面破坏经济全球化。鉴于上一次大萧条的惨痛教训,破坏经济全球化的人,必定没有好果子吃。特斯拉CEO马斯克对全球化看得比较清楚,针对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特斯拉工厂损失数十亿美元,马斯克说,听到钱在燃烧的声音。是的。破坏全球化的人在无端地烧钱。

  加息效应冲击英美地产服务业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受连续加息影响,英美房地产相关服务行业出现大面积倒闭或裁员,显示贷款成本加大对楼市景气度冲击显著。摩根大通已开始裁减不动产抵押贷款部门的员工。因购房需求趋缓,不动产开发商Compass和Refidn上周宣布裁员。目前美国5月现房销售降至两年低点,且房价中位数创新高,每户价格首度冲破40万美元。不止在美国,英国房地产业者也因加息效应受到冲击,破产数近几个月来激增。今年头三个月,英国有81家房地产投资公司破产,创下逾十年来最高单季数字。

  点评:这条新闻谈的只是一个行业,但却可以说明英美经济大势不好。房地产因其体量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又因与其他产业和行业的广泛联系,对国民经济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地产服务业的颓败是房地产走下坡路的前兆,而房地产的败象或导致经济进入危机。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影响并未完全消除。这条新闻给人的警示是,美国和英国可能引发由房地产引起的金融危机。两国的高通胀则预示着经济衰退的威胁。两种危机叠加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人们期待能出现有效的救市措施。从目前美英混乱的决策进程看,前景并不乐观。

  彭文生:共同富裕就是要从金字塔型社会迈向橄榄型社会

  据中新经纬报道,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撰文指出,从分析的角度看,收入分配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层级,市场经济活动形成初次分配,财政税收制度安排是再分配或者说二次分配,即通过向高收入群体征税来提供公共品和转移支付给低收入群体。现实中的市场不是教科书描述的这样完美,在一些方面资源配置既不有效也不公平,需要政策干预。比如纠正有些市场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性或外溢效应和促进竞争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因素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增加,既损害效率也不利于公平。美国过去20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资本回报占比上升,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有市场势力的企业的比例增加。

  点评:市场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不仅涉及生产,也直接涉及分配。这篇文章从准确理解市场力量、改善金融结构、正视知识型经济和明确政府边界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纠正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措施。文章突出之处是点明了市场支配力(即文中的“市场势力”)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点石成金》多次谈过市场支配力。西方大型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力,获取超额利润,是利用对资产的控制权而非通过生产获取的收入。这就是说,不必拥有财产所有权,也不必创造财富,只要控制了资产,就能够获利。例如西方医药企业利用无理延长知识产权期限,而不是增加生产,来获取超额利润。以波音公司为例,具有市场支配力的美国大型企业在生产方面不思进取,因此产品质量屡屡出问题。在生产方面不下真功夫,却把精力放在金融市场运作上。他们获取了巨额垄断利润,没有相应增加生产投资,而是把资金用于回购本公司的股票,为的是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手握公司股权激励的高管就能够从中渔利,以便填满自己的钱包。美国还能指望用企业行为来纠正收入分配不公吗?

  (编写 点评 侯若石)(中新经纬APP)

  《点石成金》第587期。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董湘依)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