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张礼卿:全球金融安全网中人民币作用或增强

2022-07-04 21:14:02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7月4日电 题:全球金融安全网中人民币作用或增强

  作者 张礼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十三年,人民币国际化从零起步,在波动中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货币,尽管与美元、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其充当国际性交易媒介、计值工具和价值储藏的情形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出现。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机遇

  第一,俄乌冲突后美元的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大家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金融制裁(包括冻结俄持有的央行的美元储备)。对此,国际社会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认为这有损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安全性。如果长期如此,必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IMF第一副总裁Gita Gopinath发出警告称,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的某些制裁,具体说就是冻结或没收俄罗斯央行持有的美元和欧元储备,将使其他外国央行不再愿意持有巨额的美元和欧元。

  第二,如果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人民币的避险功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也有望增强。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以遏制通胀再度飙升。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也是2022年3月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在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中,市场认为美联储还将不断地继续加息,有可能加至3.75%~4%。市场普遍认为,激进加息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如果衰退发生,那么在2023年下半年或接近年底,美联储将开始降息。美联储的加息还会引起强烈的外溢效应,引发英国、欧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新一轮加息,并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随后可能出现的导致经济衰退,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并且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那么未来几年,中国大概率会继续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人民币计值的资产会受到欢迎。这意味着人民币作为避险资产的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

  另外,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不排除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危机。1981—1982年的国际债务危机和1994年的墨西哥债务危机,都是因为美联储激进加息造成的。实际上,5月19日,斯里兰卡已经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土耳其、埃及、突尼斯、黎巴嫩也接近于发生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人民币互换协议,予以流动性支持,从而使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RCEP的正式启动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2022年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元年。协议生效后,RCEP区内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将显著加强,从而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RCEP区内人口、贸易额和GDP均占世界约30%,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具有巨大的区内贸易潜力。根据我们测算,协定生效后,区域内85%以上的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伴随着中国与RCEP其他缔约方贸易的增长,人民币在区内作为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的机会必然大大增加。

  其次,RCEP生效后,区内缔约各方的相互投资和金融合作也将继续扩大,并为人民币发挥国际投融资货币功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区内缔约各方的金融服务业开放有望加快,将有效推进区内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从而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

  再次,人民币计价的货币互换协议有望在RCEP区域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000年5月,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发起“10+3”机制,并签署了清迈倡议(CMI),以便增强相互间流动性支持,以便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过多年发展,清迈倡议从双边转变为多边。2014年7月,CMIM的资金规模达到2400亿美元。当前,因疫情蔓延、地缘政治冲突扩大、美联储加息等,RCEP区内一些国家面临金融动荡。这也使得扩大人民币在双边和多边基础上的货币互换规模有了新的机遇。

  最后,RCEP生效后,人民币在区内的货币锚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成为货币锚,意味着人民币被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选为汇率盯住的对象。在这种安排下,人民币也将被他国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储备,以便随时可以用来进行外汇市场干预。我们的实证研究显示,自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并有望在RCEP实施后逐渐成为第一货币锚。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取决于国内经济增长态势、金融市场发育和开放程度,取决于投资者、持币者的信心;取决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货币之间的竞争。

  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上升,必然意味着其他货币地位的相对下降;但反过来则并不一定成立。举例说,2010年至今,美元在全球储备等领域的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人民币的占比大约仅仅提高了2.8个百分点(2010年时基本为零)。这就是说,其他国家货币,如韩元、澳元、加元、瑞郎等也在国际化。这些货币同样在填补美元地位下降带来的空间。

  一种主权货币是否能够成为国际货币,主要取决于三类因素,即经济规模(size)、市场流动性(liquidity)和经济、金融和货币的可信度(creditability)。

  首先,该国经济规模应该足够大,包括经济总量、对外贸易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等均处于全球前列;其次,该国的金融市场足够成熟并且具有高度流动性,这意味着金融市场有着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金融市场工具以及基本开放的资本账户;最后,该国的经济、金融和货币具有可信度,这意味着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稳定的货币价值(尤其是对外货币汇率)、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透明和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及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和友善的投资营商环境等。

  综上,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第一,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稳步增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一方面应继续实施积极的宏观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对疫情进行精准防控和科学防控;另一方面,应继续积极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从长远看,成功进行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构性改革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得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积极推进金融改革,适当加快扩大金融开放。一是加快国债市场建设和发展。就规模而言,中国国债市场目前已据全球第三,但由于流动性相对不足等原因,仍然难以满足外国投资者拥有高流动性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增强其弹性。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要求资本跨境流动自由化。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有助于维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是加快外汇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人民币对外币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为境外贸易商和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投融资提供避险工具。

  四是适当加快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步伐,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发展创造条件。适当加快开放意味着什么呢?一方面,可以更多地获得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平滑消费和建立竞争性金融体系等。目前,中国在海外的资产(包括央行储备投资的和非央行储备性投资)远远大于外国在华的资产,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不利于应付资产冻结这类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形。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1年6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90278亿美元,对外负债70418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9860亿美元。扩大开放,鼓励更多的资本流入,有望缩小这种不对称性,从而增强中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开放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不过,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在管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相关措施包括:远期购汇风险保证金比率要求、外汇存款准备金比率要求、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等。通过及时调整这些比率和系数,相关部门有效防止了跨境资本流动在短时间内的大进大出,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第三,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2020和2021年的外资大量流入助推了人民币升值。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汇率在短期内取决于跨境资本流动,而在长期内则取决于一国的贸易竞争优势。为了确保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中国必须加快构建贸易优势,特别是力争凭借技术优势,在一些重要的行业形成较大的市场优势,进而获得更多的贸易价值货币选择权,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此,应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空前机遇,加快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第四,加强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过程,是水到聚成的事情。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促成各种经济和金融条件的形成,从而实现间接推动。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和金融合作,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推动。中国人民银行促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就是一种直接推动。在历史上,借助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国成功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尽管美元国际化的经验不可能简单复制,但在当前,中国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参与G20框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加低收入国家减债和暂缓偿还进程、不断推进区域化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努力,逐渐提升中国在全球货币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王蕾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杨京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