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折叠屏市场竞争再升级,但只卷“薄度”还不够

2025-07-04 07:52:18 第一财经

  折叠屏市场竞争再升级,但只卷“薄度”还不够

  作者:李娜 

  作为曾经的小众新兴物种,折叠屏手机市场经过六年的发展,逐步完成了从屏幕铰链、整机重量、电池续航、耐用强度等技术的攻坚。但当早期尝鲜用户市场趋于饱和,折叠屏行业却重新回到了寻找增长动能的难题。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84万台,同比增长53.1%,虽然市场表现有所回暖,但是这个好转主要来自于手机厂商产品节奏的变化,华为Mate X6系列相比上一代产品上市时间的推后导致出货高峰后延,以及OPPO时隔一年多以后重新发布折叠屏产品,市场需求并无更明显的改善,折叠屏市场今年依然会处于一个调整观望阶段。

  虽然折叠屏今年的全球市场规模将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它依然是承载硬件实力的标志物。群智咨询(Sigmaintell)执行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折叠屏手机是终端厂商展示硬件实力的重要载体,目前屏幕,UTG盖板,铰链等都在加速国产化趋势,对于前沿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也是各家厂商高端市场卡位的关键。

  竞争再升级

  折叠屏手机的行业轻薄纪录再次被刷新。

  7月2日,随着荣耀最新折叠屏手机Magic V5的上线,折叠屏手机的厚度被缩窄至8.8mm。作为对比,目前在售的主流折叠屏手机中,OPPO Find N5折叠屏厚度为8.93mm,vivo X Fold5为9.2mm,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为12.8mm。在重量上,国产折叠屏手机甚至已经低于苹果直板机iPhone 16 Pro Max的227克。

  相较于传统智能手机,折叠屏设备因需搭载额外的铰链结构、双层屏幕及防护组件等组件,“瘦身”其实并不容易。

  陈军对记者表示,目前国产折叠屏供应链技术在关键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内已经涌现了包括赛德半导体、长信科技、精研科技等本土配套供应链,而手机厂商也在单点技术上做突破。

  “兼顾轻薄与大容量,一直是电池技术领域的核心挑战。”荣耀CEO李健在2日晚间的一场媒体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公司内部曾组建了一支专注于电池技术的“特种部队”。历经三年、70多轮验证、测试了1000多种材料后,团队却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抉择,从纯自研转向与行业伙伴联合研发。李健坦言,“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结果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团队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材料的攻坚上。

  目前,折叠屏手机电池技术面临硅含量提升难题,行业平均硅含量在15%以下,多数厂家处于12%左右水平。“荣耀早在多年前就布局硅碳负极技术研发,针对高硅充放电膨胀不可控的核心问题,研发出可自修复黏结剂,从材料底层攻克超高硅含量稳定性难题。”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对记者表示,目前折叠屏上搭载的青海湖刀片电池硅含量达到25%,能量密度达到901Wh/L。

  “在耐用性上,我们的材料团队也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行的材料,碳纤维虽轻且强,但易碎,目前主流的玻璃纤维够轻、强度也够,却又偏厚,工程师们甚至开玩笑说,地球上找不到,那就去太空里找找看,结果我们就真的找到了宇航服牵引绳的航天特种纤维。”李健对记者表示,这种超细纤维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内就能编织进10万根,但编织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会让传统梭织工艺彻底失效。为此,荣耀投入巨资升级了产线,仅产线改造一项投资就达数千万元。

  这只是国产手机在解决折叠屏技术上的一个缩影。此前,华为Mate X5典藏版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外屏,在保证屏幕强度的同时,也极大减轻了机身重量。

  从各大手机厂商的布局节点来看,在折叠屏领域的研发投资已经拉长至三年甚至是四年周期,尤其是从供应链的技术储备和能力来看,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做出巨大改变。

  折叠屏市场的增量在哪里?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的市场规模约1700万部,同比基本持平。但明年随着苹果折叠屏的加入,陈军认为这一市场将会增长至2300万部。

  “其中苹果折叠手机出货约为500万-600万部。”陈军对记者表示,苹果入局,首先会强化消费者对折叠形态的认识普及,刺激消费者对折叠手机的需求,无疑会带动折叠手机市场规模成长。同时也会推动折叠平板、笔电等在市场的普及认知。

  但想要大规模地爆发,折叠屏市场仍然需要一场从“形态革新”到“体验重构”的彻底革命。而未来产品的定义上,行业的竞争点也会从“轻薄”的硬件方向逐步过渡到“AI应用场景”中。

  李健对记者表示,AI落地正发生三个结构性转变,首先,AI的竞争焦点转变,从“模型能力”到“落地能力”;其次,AI的价值定位转变,从“工具效率”到“结果闭环”;最后,AI的产品形态转变,从“云端计算”到“贴身存在”。

  “AI的下一场战争,不再只是发生在算力中心、数据中心,以及某个大模型,而是发生在用户的口袋、桌面与生活场景中。”李健认为,AI的价值在于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折叠屏的优势在于可以分屏多任务并行工作,两者结合后,不再像早期产品需要在性能上做出妥协和退让。

  一个例子来自于办公场景中,AI可以基于折叠屏多窗口特性,自动分屏展示相关文档、邮件与会议工具,并实时翻译外语资料、提炼会议重点。方飞认为,折叠屏作为可以随手携带的大屏设备,结合AI可以真正做到PC级的生产力。

  在她看来,折叠屏的下一步进阶之战,本质是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产折叠屏手机在展示应用时都会将苹果的生态适配度放在靠前的位置,它们的目标不在于取代iPhone,而是在与苹果生态的“无缝连接”中展开各种终端形态的适配。不管是通过荣耀的Magic V5连接上iPhone 16 Pro Max,还是用其他折叠屏手机打开苹果的Mac键盘和触控手势操作,通过AI的能力,国产厂商正在用折叠屏打通与苹果高端用户连接的通道。

  vivo的一名技术人员对记者表示,这实质性地降低了苹果用户向安卓阵营迁移的阻碍,是一个关键的增量市场。此外,国产手机厂商也在通过AI技术打破硬件与软件的边界,从而让折叠屏手机真正释放潜力。

  但挑战也是明显的,目前折叠屏市场的量级意味着走通这条路还需要时间。

  陈军对记者表示,因“高返修率及性能迁就”问题,导致第一波尝鲜用户对小折叠手机换机产生犹豫,进而影响整机厂的小折叠研发节奏。而大折叠屏手机趋势相对清晰,用户接受度较高,但产品价格仍处于高端市场,短期难以实现销量大幅增长。

  “不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端市场突破越到后面机会窗口越小,高端市场就这么大,如果今天厂商不走(创新)这条路,别人走了,再往后就更难追赶了。””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副总监齐英楠对记者说。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