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751家私募6月调研387家A股公司 电子、医药生物行业最受青睐

2025-07-04 07:54:24 证券时报

  751家私募6月调研387家A股公司 电子、医药生物行业最受青睐

  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作为股市风向标,私募基金的调研动向往往揭示资金偏好,备受行业关注。随着股市持续回暖,私募基金近期开启新一轮密集调研。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6月共有751家私募证券管理人调研387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达1769次。其中,电子、医药生物两大行业备受私募青睐,合计被调研541次,占比逾三成。迈威生物当月获得私募扎堆调研51次,成为机构眼中的“香饽饽”,这也与当下创新药的火爆紧密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机构对后市普遍持积极乐观态度。有私募分析,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深化,上市公司的产能周期已临近尾声,这意味着盈利下行周期即将终结。

  电子和医药生物受青睐

  酷暑仍挡不住私募机构调研积极性。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6月有751家私募证券管理人参与A股上市公司调研,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387只个股。

  从调研热度来看,6月共有46只个股获得私募机构的高度关注,调研频次均不少于10次。具体来看,32只个股被调研10~19次,14只个股调研频次不少于20次。其中,迈威生物、海光信息、中科曙光位列被机构调研的次数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6月获得私募调研51次,成为最受私募青睐的个股,该股属于医药生物行业,吸引了高毅资产、海南希瓦、聚鸣投资、宁泉资产、盘京投资、中欧瑞博、重阳投资等百亿私募扎堆调研。在调研中,这些私募机构较为关心迈威生物与Calico公司的合作具体推进过程、美国临床试验的启动时间节点。公开资料显示,6月底迈威生物已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抗衰老研究公司Calico,就IL-11靶向治疗领域(涵盖9MW3811等许可产品)签署了《独家许可协议》。

  就行业来看,电子行业共有56只个股合计获得275次私募调研,成为最受私募调研青睐的行业;紧随其后的是医药生物行业,该行业中有41只个股获得私募机构合计调研266次。

  正圆、尚诚和盘京调研勤奋

  Wind数据显示,6月调研最勤奋的前5家私募为正圆基金、盘京投资、尚诚资产、淡水泉和青骊投资,调研次数分别为39次、23次、22次、22次和21次。

  其中,正圆基金调研中关注度最高的三只个股为顺网科技、信捷电气、凌云光;盘京投资调研中关注度最高的三只个股为迈威生物、咸亨国际、顺网科技;淡水泉调研中关注度最高的三只个股为海大集团、鑫铂股份、贝泰妮。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有9家私募的调研总次数超过200次,分别是正圆基金、尚诚资产、盘京投资、中天汇富、鸿运基金、高毅资产、途灵资产、淡水泉、天猊投资。其中,正圆基金调研总次数达到608次,较第二名尚诚资产多出200多次,盘京投资则以293次排名第三。

  私募:增量资金将支撑A股长期重估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新消费和创新药成为近期市场最火爆的两大板块,同时小微盘股不断创新高,这种结构性行情是否持续,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多家明星私募发布了最新月度策略,大多数对后市保持积极乐观。不过,也有私募认为目前的市场状态或不可持续。

  百亿私募星石投资认为,市场结构有转换的需要。4月、5月新增非银存款大幅增加,资金进入股市,在流动性的驱动下,小微盘股和红利股这两类宏观相关性弱的资产表现持续占优,而其他板块轮动较快,趋势不明确。当前小微盘策略收缩至微盘股,红利策略收缩至银行股,两类策略都缩圈到极致,这种市场状态不可持续,市场结构有转换的需要。

  星石投资认为,当前反内卷行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开,5月以来汽车、生猪等行业出台了“反内卷”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约束产能无序扩张和恶性价格竞争。随着产能周期进入尾声,需求增长将带动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上市公司连续3年多的盈利下行周期即将结束。

  “6月市场震荡上行后,股市整体风险溢价仍处于历史高位,性价比较高。股市总市值/居民存款处于历史低位,潜在增量资金充裕,将支撑A股长期重估空间。”星石投资表示。

  望正资产表示,展望下半年,国际形势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国内政策以“我”为主的方针不会改变。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消费等产业机会层出不穷,优质企业经营态势持续向上。该机构还表示:“我们的研究和投资的重心继续聚焦到中观维度的产业机会,以及自下而上的个股机会当中。”

  相聚资本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余晓畅认为,互联网、金属等板块或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其中,互联网部分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内在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具备非常好的现金流,股东回报好,是一类进可攻、退可守的资产;金属板块普遍估值很低,是对后续不确定性给予的偏保守定价,既有提升空间,也有安全边际。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