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连续2个月缩量平价续作MLF
本报记者 刘 琪
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外,央行开展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7天期逆回购及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2.5%不变。
鉴于本月有1030亿元MLF到期,故MLF口径下实现净回笼3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缩量平价续作MLF。对于本月MLF缩量续作的原因,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资金面稳健宽松,市场对MLF的需求不高。
Wind数据显示,6月份,一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值为2.03%,低于当前2.5%的MLF操作利率。7月份以来,截至7月12日,该指标进一步降至1.96%,表明金融机构对于MLF的需求不强。此外,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运行平稳。截至7月12日,DR007月内均值为1.8%,与当前短期政策利率持平;DR001(银行间市场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月内均值为1.7%。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于7月8日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个基点和加点50个基点。也就是说,当前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1.6%、2.3%。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周面临税期,由于7月份是缴税大月,资金面或有波动。为此央行在7月15日进行1290亿元逆回购操作,通过短端资金注入流动性。后续如果资金面波动过大,央行也可能开展临时逆回购操作平抑资金波动,预计波动幅度将小于往年同期。
从今年以来MLF操作规模来看,1月份、2月份为加量续作,3月份、4月份为缩量续作,5月份为等额续作,6月份、7月份为缩量续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MLF投放量较低并非释放数量收缩信号,主要是当前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通过MLF向央行融资的成本。当前正处于宏观经济回升向上过程的关键阶段,仍需货币政策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从MLF操作利率来看,自去年8月份下调至2.5%以来,一直“按兵不动”。温彬认为,目前调降政策利率面临商业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内外部双重约束。
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在温彬看来,未来MLF的政策利率色彩和作用将逐步淡化。从近年实践看,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政策利率的引导效果较好,而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时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一定偏差。此外,MLF利率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之间的“脱钩性”也正逐渐显现,二者不同步性加大。
“在此背景下,央行开始聚焦于管好短期利率(如7天期逆回购利率),中期利率推动主要由市场决定。通过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成为下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温彬表示,考虑到现阶段MLF“量多价高”,要淡化其政策利率地位,首先需要把MLF的量降下来。过去央行通过MLF等来释放流动性,投放基础货币,未来可能主要通过降准或者央行购买国债来实现基础货币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