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券商获批发债3161亿 同比下滑近12%

2024-07-23 08:04:50 证券时报

  券商获批发债3161亿 同比下滑近12%

  券商债券融资正在持续降温。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20家上市券商获批发行债券,合计拟发债规模为3161亿元,发债总规模同比下滑近12%。此外,短期融资券和永续次级债也不再是券商的“心头好”。

  今年以来,山西证券、西部证券、财达证券等中小券商的发债申请相继获得证监会的注册批复,华安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更是两次获批。而上年同期,14家获批发行债券的券商中,以大型券商居多,比如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获批发债次数为2到3次。

  按总发债规模计算,除财达证券、山西证券、长城证券、华鑫证券外,其余16家券商今年获批发债的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其中,国联证券以拟发行不超过180亿元公司债、不超过60亿元次级债居首。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等10家大型券商居于其后,拟发债规模合计为200亿元。

  不过,尽管申请发债的“新面孔”多了,但规模并未超过上年同期。今年以来,券商获批发债规模共计3161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580亿元。从单笔债券发行申请金额看,券商发债愈加谨慎。上年同期,申万宏源证券曾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30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和面值总额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今年,券商单次获批发债金额最高也不过200亿元。

  已发债券的情况也进一步印证了券商债券融资有所降温。截至7月21日,共有65家券商合计发行了311只境内债,规模合计达5484.1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境内发行的债券规模下降了29.35%。

  实际上,随着利率下行,券商发债融资的成本越来越低。Wind数据显示,券商已发债券的票面利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均是2.54%,最低甚至可达1.9%。而上年同期,票面利率的均值和中位数为3.09%和3.20%。

  针对券商债券融资降温,有多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分析,受政策、市场环境等影响,券商不断调整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方面的规模,补充资本的需求不再强烈。与此同时,券商面临资本使用效率下降、资本回报率下降的问题,借钱投入业务取得的收益并不一定能覆盖融资成本。

  其实,从券商获批发行债券品种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需求的调整。上年同期,券商获批发行较多的是短期融资券,总规模在千亿元以上。但今年以来,仅南京证券和华鑫证券合计获批发行125亿元短期融资券。

  次级债方面的降温也较为明显。次级债是指券商向股东或机构投资者定向借入的清偿顺序在普通债之后的次级债务,以及券商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清偿顺序在普通债之后的有价证券,是补充净资本的良好工具之一。按本息可否递延,次级债可进一步分为一般次级债和永续次级债。相对来说,后者的发行期限要更长,在补充券商净资本方面更具优势。根据相关规定,券商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到期期限在3、2、1年以上的,原则上分别按100%、70%、50%的比例计入净资本。

  今年以来,共有8家券商获批发行910亿元次级债,但无一例为永续次级债。而上年同期,券商获批发行超千亿元次级债,其中超六成为永续次级债。

  当补充净资本不再是券商发债融资的首要目标,券商发债所为何因?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数家券商发布的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发现,“借新还旧”是主流。比如,7月以来,公告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的东北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山西证券均表示,该期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即将到期兑付的公司债券。

  谈及未来发展趋势,东吴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勇认为,当前券商经营风险控制得当,离监管的底线标准普遍尚存一定安全边界,因此,在保证资本充足性指标达标以及未来偿还节奏逐步加快的双重因素作用下,预计新增券商次级债供给规模或将继续维持稳定。

  记者 马静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