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政治局会议定调资本市场建设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对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建设作出部署。一方面,关于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近一年来被反复强调之词,政治局会议上再度重点强调。会议明确,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看来,这意味着对于资本市场重视程度的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科技企业是当前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尤其是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支持此类企业发展。
会议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在受访人士看来,这一表述意味着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科技企业支持力度,鼓励IPO、再融资等更多向科技企业倾斜。对此,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建议通过拓宽多元培育渠道、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措施,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提供更为有利的成长土壤。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频繁出现在监管部门近一年来的各类公开发声中。
典型如今年6月19日举行的2024年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条”,更是将“加强交易监管,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单独列为九大章节之一。
“会议将‘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放在了防范风险段落,2023年4月政治局会议是近年来首次在防范风险段落提及资本市场,但彼时表述为‘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章俊表示。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的提升,未来资本市场机制的深化改革值得关注。
如何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加强法制化建设被视为关键所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推进落实法治化市场化资本市场建设理念。完善注册制下的不同市场的上市标准和上市程序,充分做好信息披露,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严防财务造假、违法欺诈、“带病闯关”等现象,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上市需求;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并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引导上市公司加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完善强制退市标准,进一步落实强制退市机制,强化退市执行,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良性市场生态的加速实现。落实“零容忍”,明确具体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及相关处罚措施,加强责任追究,大幅提高违法犯罪成本,更加坚决、更大力度地打击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除了严监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与此同时,增强市场韧性,通过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交易机制等方式,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
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发展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尤其是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造更为适宜的成长环境,始终是相关部门努力的重点。今年以来相继出台的“科创十六条”“创投十七条”“科创板八条”等,即被视为支持此类企业发展的典型信号。
根据胡润研究院榜单,独角兽企业是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更进一步有希望迈入世界500强。截至2023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453家,中美分别占到340家和703家;“瞪羚企业”则是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10亿美金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目前估值一般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 截至2023年,全球瞪羚企业共计688家,中美分别有218家和247家。
会议明确,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这也意味着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科技企业发展,有望享受更多政策倾斜。
田轩认为,这也一定程度上指导资本市场从多方面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支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给予多元化的融资支持。
具体而言,相关企业有望获得三方面融资支持。一方面,加大政策优惠,加强对PE/VC行业“募投管退”支持,尤其是对潜在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营造更加优良的早期融资服务环境。
另一方面,健全精准识别机制,聚焦科技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健全企业IPO、再融资全链条“绿色通道”,及时精准解决公司融资需求。
此外,完善股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市场建设,形成错位互补、相互联动的发展格局,提升新型金融产品供给,引导多渠道长期资金投向具有长期发展价值的优质科技企业,壮大耐心资本。
多措并举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丰厚沃土
除了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如何创造利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科技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
田利辉认为关键在于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监管水平,防止市场恶性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田轩建议从系统性政策、企业融资、营商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给予支持。
政策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统筹政策执行,加强部际、中央与地方、各省市县联动,“建制度、不干预”,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让市场各方尽快归其位、司其职。
法治端,在社会身份地位的公正性上,给予创新企业更加坚实的保障,确立潜在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融资端,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推进包括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采取更灵活的交易制度、完善强制退市标准、优化退市流程环节在内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配套改革,同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新型金融产品供给,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营商环境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健全配套制度,保障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文化端,面对先行弄潮儿们的“奇思异想”,除予以政策、资金、项目的硬支持,引导全社会以兼收并蓄的“宽容”,来激发、呵护科技人才创新热情和企业家精神。
胡玉玮则认为,未来政策发力点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拓宽多元培育渠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聚焦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领域,发掘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建立独角兽企业服务库,鼓励专业机构积极挖掘和培育独角兽企业。鼓励国内外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社会组织等挖掘和引进独角兽企业。
其次,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认定和扶持政策兑现标准和要求,落实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大前沿科技研发投入。
再者,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协调国资参控股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创投机构开发针对独角兽企业的专项融资产品,通过“贷款+外部直投”等模式,为独角兽企业提供长周期、低成本金融支持。大力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并购、重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