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公布前夕票据利率全线下跌,什么信号?8月信贷需求依旧弱,15日降准降息预期抬头
记者 梁柯志
8月12日早盘票据市场数据显示,票据市场主要品种全线下跌,其中,国股行6个月、3个月直贴利率分别为1.15%、1.52%,城商行6个月、3个月直贴利率分别为1.27%、1.64%,均低于7月同期的利率水平。转贴利率趋势基本一致。
当日,普兰金融发布观点认为,本周信贷数据公布,或将激发市场悲观情绪,票据市场买盘配置需求将稳步释放。
8月12日,北京某头部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票据市场主要买方就是大中型银行,如果7月信贷数据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可能会蔓延到非银机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交易行为。
该人士表示,8月以来票据利率虽然较7月底有所反弹,但近期趋势依然走低,显示银行信贷需求弱、票据冲量情况持续。
财联社记者发现,7月份虽然是信贷小月,但作为下半年首月,金融数据的走向和趋势信息依然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中金、银河和光大等多家机构就7月数据发布报告,预测7月本币贷款增速在8.7%—8.9%之间。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观点较为悲观,预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足3000亿,同比少增。认为现阶段通胀延续低位运行,企业端盈利增长相对承压,投资再生产节奏有所放缓,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仍是制约信用扩张的主要矛盾,贷款增长“量缩、价降、险升”压力抬头,信用活动难于寻求“量价平衡”。
不过,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认为,7月地产销售回升、“挤水分”效应边际减弱,居民中长贷款有所改善,信贷派生力度增加,预计M1\M2增速可能企稳回升。
信贷需求不足,无法绕过票据
上述多家机构和分析师认为,即使对信贷总量的考核弱化,但票据还依然会是弥补信贷总量不足的主要工具。
光大证券报告显示,7月底1M期票据贴现再次出现零利率情况,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机构低价收票冲量一致性比较强,预计7月票据融资高增长,对信贷和社融有较强的支撑,甚至不排除出现占比“畸高”的情况。
王一峰预计,伴随着对公贷款季节性回落,7月票据增量为1753亿,环比6月多增1438亿。
银河证券章俊分析也认为,观察到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处于历史低位、水泥发运率下行,基建可能尚未提速,同时7月票据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月末快速下行,票据冲量现象可能依然存在。
由此预计票据占比并不低,具体来看,章俊认为7月企业贷款约4500亿元,其中短贷-2800亿元,中长贷4000亿元,票据融资3300亿元。
从1月以来,中金公司8月9日报告图表显示,代表性指标6个月期票据贴现利率从2.0%水平一路下跌,至目前1%左右水平。
对于本周最新的市场情况,上述头部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票据市场主要买方就是大中型银行,如果7月信贷数据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可能会蔓延到非银机构,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交易行为。
不过,普兰金融8月12日观点认为,考虑到本周缴税截止叠加MLF到期,将对资金流动性形成扰动,资金成本难以下行,预计票据利率或将继续下行,但幅度有限。
三大因素叠加在8月15日,降准降息概率上升
市场资金也是金融市场交易预期重要因素,8月11日,信达证券分析师李一爽表示,本周(8月12日-16日)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将由上周的4767亿元上升至6134亿元,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且主要集中在8月15日。
不仅于此,8月15日还是MLF的到期日,而此前《金融时报》指出后续月中15日的MLF操作存在不续做的可能;此外,8月15日还是缴税截止日和中旬缴准日。
李一爽认为,考虑大行融出的隐性约束放松以及非银杠杆的抬升,外生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加大,在税期、政府债缴款与MLF到期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资金面的波动可能加大,需要投资者谨慎应对。
在对7月、8月金融数据和经济形势分析之后,多家机构认为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间和概率在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资金面来看,王一峰分析认为,虽然8月MLF到期4010亿,但是9-12月仍有4.28万亿MLF到期,不排除央行通过降准等方式对冲缩量,同时也可以淡化MLF中期政策利率色彩。
在外部制约因素上,章俊认为,美国7月失业率意外上升导致连锁反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回落到3.8%,中美利差快速收窄,汇率对降息的压力阶段性解除,为振兴经济,包括PSL重启且利率可能下调30个bp。
综合来看,中信证券发布8月12日研报表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外部带来的不利因素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支持性立场,降息和降准均有可能。
同时,《报告》要求“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认为央行将在防空转的同时推动银行增加有效贷款投放,下半年社融和M2同比增速下滑斜率或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