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新农人”打造“超级棉田”

2025-09-10 16:04:41 中国新闻网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新农人”打造“超级棉田”

  中新社新疆尉犁9月10日电 题:新疆“新农人”打造“超级棉田”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戎睿

  临近棉花采收季,位于新疆尉犁县阿西木和田地区的3000亩棉田长势正盛,饱满的棉花在秋日阳光下泛出丝丝银白光泽。

  从2021年到2024年,这片仅有两个“90后”青年全程管理的“超级棉田”,在总产、单产上年年取得新突破。特别是2024年,其亩产突破520公斤,达到全疆顶级水平。

  棉田管理者之一艾海鹏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告诉记者,在广州学习农学后,他就立志成为一名“新农人”,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造福家乡。4年前,当艾海鹏带着智慧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的技术回到尉犁县,提出要实现“两个人种收3000亩棉田”的目标时,很多棉农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新疆尉犁县"超级棉田"管理者之一艾海鹏接受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摄

  如今,艾海鹏不仅实现了目标,更以“75%的无人化比率”改写着人们对棉花种植的传统印象。在“超级棉田”,从耕种到收获,“黑科技”贯穿全程。农业无人机、农机自驾仪、智能灌溉系统、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机等接连作业、密切配合。“农田所有设备都仅需要通过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发出指令。”只见艾海鹏指尖轻触屏幕,农活便妥帖落地。

  系列轻便操作的背后,是5年的攻坚克难与探索钻研。比如,2021年棉田因遭受风灾,可采收面积减半;2023年棉田又遭遇罕见的五月飞雪被冻死大半,有1500亩需要重播。

  面对这些突发状况,艾海鹏及时将前沿问题发回公司总部,获取精确解决方案,为智慧农业系统积累经验。在“超级棉田”近五年的成长记录中,棉苗防风、病虫害提前预警、杂草“点防点治”等技术问题被一一攻破,“种、管、收”全流程农事闭环更加高效精准,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

  图为一台农业无人机正在新疆尉犁县“超级棉田”作业。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摄

  “‘超级棉田’的成功在于让我们在创新中取得新经验:智慧农业本质上是一种农业耕种方式,是一套生态体系,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艾海鹏说,这一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民提供一整套智慧农事解决方案,为农产品降本增收。

  随着“超级棉田”产量与品质的升级,曾经提出质疑的棉农开始主动来到棉田寻求技术支持。艾海鹏不仅要管理自己的3000亩棉田,还要经常到附近农户家中,解决种植难题、普及智慧农业知识。

  “人们的思想观念一旦被打开,技术的普及与生态的形成便进入快车道。”艾海鹏说,目前,“超级棉田”已推广至全疆超1200家农场,覆盖面积达70万亩,为农户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钦辉向记者指出,“超级棉田”是新疆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疆,数字赋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科技创新正为新疆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