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广西田林乡村的生态“致富经”

2025-09-15 11:16:28 中国新闻网

  广西田林乡村的生态“致富经”  

  中新网百色9月15日电 (刘汉琪)近日,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百色市田林县,行走在爱善庄园的青山绿水间,感受田林县人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经济发展中生动的履职实践。

  爱善庄园花草繁盛。刘汉琪 摄

  爱善庄园位于利周瑶族乡爱善村那善屯,庄园依托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振兴之路,成为粤桂协作的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力量。

  “以前我们村污水随意流,种地养猪一年也没多少收入,守着岑王老山的好山好水却没想到能靠它过日子。”村民姚志华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十几年,近几年村里的变化让他感到欣慰。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活”起来,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代表们带我们看市场、引品种、学技术,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变成了葡萄园的有机肥,还将阳光玫瑰葡萄园打造成为智慧农业大棚,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去葡萄园干活能拿工资,年底村集体还有分红。”姚志华说。

爱善村村落、田园与山峦相融,景美如画。刘汉琪 摄

  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彬介绍,该县人大创新“代表面对面”主题活动品牌,构建“站点+专业小组+跨区域协同”的代表履职机制。设立产业链和流域型代表联络点12个,组建2个“生态保护”代表专业小组,跨省与云南富宁县共建代表联络站,创新“四联”工作法,解决跨区域生态难题40余件。

  在产业带动上,田林县人大推动成立八渡笋产业协会,建成8个生态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推广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八渡笋亩均增产40%,化肥农药用量减少30%,既保护了山林,又让笋农亩均增收近2000元。

  此外,田林县人大常委会还持续开展《森林法》《渔业法》等执法检查,围绕《百色市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落实、八渡笋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出台《八渡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都有了“硬约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