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长贷短还”背后:车主提前还贷要排队2个月?

2025-09-17 13:41:1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9月17日电 (魏薇 龚宸芫)“买车时,告诉我1年后就能提前还款,现在却要再等2个月。”近日,北京的车主思涵(化名)向中新经纬反映,她的车贷还款已满1年,随即向贷款行交通银行提出提前结清贷款,但只能约到11月才能还款。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车主反映,在提前还款时被告知需要排队,有的车主要提前2个月预约还款。这是怎么回事?

  提前还车贷要排队2个月?

  思涵告诉中新经纬,她于2024年8月在4S店购买了一辆某品牌新能源车。“4S店的人说他们和银行有合作,就打电话把银行的工作人员叫过来了。”思涵回忆道,当时来人自称是交通银行的工作人员,并向她介绍了汽车分期业务。

  思涵表示,她于2024年8月买车,并在交通银行办理了“好商贷”汽车分期业务,贷款金额为16.6万元,贷款期限60期,每月还款3457.22元。

  “当时那位银行的工作人员和4S店工作人员向她口头说明贷款买车可以有额外优惠,还表示一年以后就可以还款。如果贷款买车4S店可以优惠2万元,还款1年的总利息约8300元,也就是说贷款买车相比全款买车能便宜约1.17万元。”思涵说。

  在即将还款满1年时,她向交通银行提出要提前结清贷款。今年8月下旬,她按照上述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步骤操作,在交行旗下的买单吧App上进行预约还款,发现只能约到10月之后。在和银行方面交涉几日后,她再次查看,只能预约到11月初还款。

  思涵向中新经纬提供的一份补充协议中提到,甲乙双方约定,乙方(编者注:思涵)在甲方(4S店)处办理交通银行信用卡分期贷款购买上述车辆。这份补充协议显示,乙方与贷款银行约定的还款期限共60期,12期内不得提前结清,13-60期内可提前结清,甲方对乙方所购买的车辆另外给予价格优惠人民币2万元。不过,思涵表示,出于对4S店人员的信任,她未留存盖章版,仅有签字版。

  “买车时,那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一年后可以立即还款,如今又是另一套说辞,让人难以接受。”思涵对中新经纬表示,在向金融监管总局投诉后,她又和银行进行了沟通,银行方面于近日同意她可以提前还款并且不收违约金及等待期的利息。

  在社交平台和投诉平台上,也有江苏、广东等地的网友发帖称,在银行的车贷想提前还款但约不到日期。有IP为江苏的网友称自己名下车贷于7月22日满1年,早在5月16日,他便发现线上已开放线上预约,可当时预约日期最早只能选到9月,几天后,可预约的日期更是延后至10月,期间他与客服沟通未果。在其投诉后,客服将他的还款日期从10月1日改至7月23日。

  中新经纬注意到,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汽车分期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

  2025年7月17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发布了一则通知,自2025年7月19日起,该行增加好商贷汽车分期业务和好商贷汽车附加费分期业务提前取消服务渠道。根据买单吧App显示的日期,客户可预约提前取消分期日期。交通银行将按照预约的提前取消分期日期,办理分期提前取消服务。

  交通银行手机App智能客服显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办理交银车贷提前还款业务,线上目前需提前25天申请,因此可预约到25天后的日期进行还款。借款人也可以通过交行网点办理提前还款。

  来源:交通银行手机App

  消费者多付的利息谁负责?

  不少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贷款购车,看中的是“能省钱”。但如果未能成功提前还款,甚至被收取违约金,此前销售人员在营销时所说的优惠便无法兑现。

  据思涵介绍,她的贷款每月利息为690.56元,如果多还两个月贷款就要多支付1381.12元利息。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中新经纬表示,“高息高返”是银行与汽车经销商合作的一种营销模式:银行通过提高车贷利率并向经销商支付高额佣金,经销商再将部分佣金以车价折扣形式返还消费者。“长贷短还”指消费者与银行签订长期限贷款合同(通常为3-5年),却在短期内(多为1-2年)提前全额还款的行为。

  薛洪言分析称,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高息高返模式的核心设计逻辑:银行通过向经销商支付高额佣金(本质是利息收入的预支),以“贷款购车比全款便宜”为噱头吸引客户,其盈利依赖于客户长期持有贷款并支付高息。而部分消费者在享受前期返佣优惠后,会选择提前还款以规避后续高息,形成“银行让利获客—客户短期结清逃息”的博弈。

  “对银行而言,长贷短还的直接影响是利息收入与成本倒挂。银行支付的佣金通常与贷款金额挂钩,需通过长期利息逐步回收成本。若客户在1年内提前还款,银行收取的短期利息可能远低于已支付的佣金,导致单笔贷款亏损。”薛洪言说。

  今年5月以来,四川、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自律公约,提及不得以“高额返佣”或“高息高返”等方式抢占市场。另有媒体报道,多家银行宣布,暂停个人车贷“高息高返”行为。

  在薛洪言看来,监管严禁该业务,主要因其隐含多重风险:银行面临“长贷短还”带来的利息收入不稳和佣金成本压力;同时,高返佣易引发恶性竞争,甚至诱导风险客户贷款,扰乱市场秩序;此外,消费者可能实际承担更高综合成本,知情权和选择权受到损害。

  薛洪言进一步指出,车贷提前还款排队或与此相关。政策收紧后,消费者对高息贷款的敏感性上升,叠加部分银行此前承诺“低违约金提前还款”,导致客户申请提前还款,为维持利息收益,部分银行通过设置排队、提高违约金等方式控制提前还款节奏。同时业务调整期间处理能力有限,也加剧排队现象。此外,部分销售口头承诺未写入合同,导致消费者还款时遇到障碍。

  薛洪言表示,消费者选择车贷时应重点注意仔细审核合同条款,尤其关注提前还款规则和隐性费用;理性计算总成本,勿轻信“低息”“零首付”等宣传;拒绝不合理捆绑销售;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留存凭证;根据实际还款能力谨慎选择贷款方案。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对中新经纬表示,如果消费者因银行原因(如排队等)未能在之前口头承诺的1年时提前还款,而产生了额外利息,责任划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杨保全分析称,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此前确实有口头承诺,但未在书面合同中明确体现,且消费者能够提供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录音等),那么银行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应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其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导致消费者产生了合理的期待。如果银行存在内部流程不畅,如系统故障、业务办理效率低下等,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办理提前还款手续,从而产生额外利息,银行应当对由此产生的利息损失承担责任。银行有义务保障其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杨保全指出,如果消费者在得知银行的口头承诺后,没有及时按照银行的要求办理提前还款手续,或者在办理过程中存在拖延等行为,导致未能在1年时完成提前还款,那么消费者需要自行承担由此产生的利息。此外,如果消费者无法提供银行曾有口头承诺的充分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银行存在过错,那么在法律上可能难以认定银行的责任,消费者可能需要自行承担额外的利息。

  厂家汽车金融“免息”抢客

  在“高息高返”被叫停后,车贷市场有哪些变化?

  9月14日至16日,中新经纬走访北京市、天津市多家4S门店发现,与之前销售人员推荐银行贷款不同,如今销售人员更多推荐厂家汽车金融公司的“24期免息方案”,有的4S店销售鼓励顾客全款购车。

  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吉利销售表示,购买吉利星愿(指导价8.78万元)可以贷款5万元,分24期还,两年零息。

  天津市一家吉利4S店销售人员同样表示,购买吉利银河星耀8最高可以贷款10万元、24期0息,活动时间从9月11日到10月7日,贷款机构是吉利旗下的吉致汽车金融。当问到是否有手续费时,该销售称“没有”,同时他也表示,贷款审批还需要看客户的资质情况。

  吉利一4S店内的宣传展板 来源:中新经纬 魏薇摄

  天津市某比亚迪4S店销售介绍,海豹07DM-i现在有24期免息活动,“这是比亚迪汽车金融的贷款,贷两年、两年免息,不过由于是新车上市目前具体的贷款政策还没出来。”在计算车价时,该销售则提到,“贷款有2000元服务费,但这个可以谈,看是否可以申请减免。”

  天津市一家奇瑞4S店销售称,购买奇瑞风云A9L可以享受10万贷款36期0息。“这是厂家的定额贷,贷款金额是固定的。”该销售还强调,贷款没有任何费用,“我们鼓励客户全款买,因为全款提车快,也不用顾虑贷款有什么套路。”

  也有4S店仍有高息高返的车贷。“现在贷款有两种,一种是低息的,没有返点,贷款利率是3%;另一种是高息高返的,利息比低息的高一倍,可以返1万,但必须还够两年才能提前还贷。”天津市一家东风风行4S店销售说。

  华北某地一4S店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今年6月底,该店合作的银行已经叫停“高息高返”,“之前银行返14、15个点,如今就返4、5个点。现在银行降息了,比如原来贷款十几万利息3万多,给我们2.8万佣金,我们会返给客户2万多。现在同样的贷款,利息只有1.5万,银行只返几千佣金,我们也不再返给客户,就直接在车价里降几千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田利辉对中新经纬表示,厂商金融凭借与车企深度绑定,推出“0首付+0利息”等透明化产品,直接抢占用户,银行车贷份额或被大幅压缩。

  在田利辉看来,银行应对核心在于“转型而非退缩”。一是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生态协同者”,联合车企打造“车贷+充电/保险”套餐,提升客户黏性。二是强化大数据风控,基于用户用车行为精准定价,降低风险。三是主动开放合作,与厂商金融共建联合贷款模式,共享数据与客户资源。这三大转型是银行从“价格战”迈向“价值战”的战略跃迁。未来车贷市场需要融入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银行。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