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再度横向“赌水” 区域协同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中新网郑州9月18日电(阚力 王佳宁)继河南、山东签署两轮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后,位于流域中下游的河南再与沿黄省份山西、陕西签署“对赌”协议。至此,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区域协同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近日,河南与山西、陕西正式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约定,豫晋陕三省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为补偿断面,山西和陕西作为共同上游权责分担比例各为50%,旨在进一步加强沿黄省际协作保护机制。
近年来,沿黄省份对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做出积极探索。早在2021年,河南就与流域下游的山东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迈出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第一步。2023年,豫鲁两省再次签订第二轮补偿协议。协议签署以来,河南通过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等措施强化生态保护,确保国控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截至2025年7月,按照协议约定,作为受益方的山东已累计向河南兑现生态补偿金2.5亿元(人民币,下同)。
此次河南与山西、陕西签署的协议明确,将水质类别和水质指数变化作为补偿标准,在水质类别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年度水质为Ⅱ类,上下游互不补偿;年度水质为Ⅰ类,河南补偿山西和陕西6000万元;年度水质在Ⅱ类的基础上每恶化一个类别,山西和陕西补偿河南6000万元。
水质指数变化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月度关键污染物指数较上一年同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河南当月补偿山西和陕西5万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山西和陕西当月补偿河南5万元;该项补偿单月最高限额200万元。补偿资金将用于环境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等。
此次协议被视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又一次突破。受访专家认为,黄河中下游虽然存在不同的治理重点,但本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对赌”协议标志黄河流域保护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对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计量等具有示范意义。(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