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2日电 题:C919订单超千架,大飞机产业链迎哪些机遇?
作者 黎韬扬 中信建投证券军工及新材料首席分析师
截至目前,中国商飞已经交付了2架C919,订单量已经达到1061架,后续该飞机的发展包括缩短型到加长型,覆盖的座级会从130座到240座。首架交付东航的国产C919已完成国内干线航线首飞,标志C919已满足国内干线航班基本要求,正式开启国产民用大飞机对空客、波音机型的替代。
C919机身各部段、机翼、垂尾等结构部分均由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下属子集团以及央企科研院所负责生产供应。参与C919配套产品研发的企业合计超百家,部分企业直接参与航空标准件、二次电源以及航空锻造件等多个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部分配件产品已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未来C919整机国产价值占比将逐步提高。
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首家客户,已于2021年3月与中国商飞正式签署5架C919购机合同,并于2022年5月发行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民用飞机,其中包括4架C919。目前,东方航空已正式接收第二架C919客机,C919交付周期已正式开始。
宝钢成功研制生产300M高强度钢并通过了商飞与德国利勃海尔集团的认证,这标志着宝钢成为C919以及后续C929宽体客机起落架产品供应商。随着商飞“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研制思路的延续,未来航空发动机、航电机电系统等产品也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C919客机机体部分以国内供应商为主,主要由洪都航空、中航飞机、中航沈飞三家上市公司包揽机身业务。按价值量占比35%计算,假设每架C919价格5000万美元,机体制造价值量1750万美元,其中三家上市公司约占1000万美元。按照商飞最新的预测,2020-2039年,窄体客机全球需求量为2万架,中国需求量为4620架,年均231架。若按照商飞每年150架的设计产能计算,预计会为整机厂上市公司带来每年26.25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的增量。
大飞机制造主要分为原材料及零部件、机体制造和机载系统三大环节,原材料及零部件环节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制造以及标准件、机加件等零部件加工,机体制造环节包括机身和客舱制造,机载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机电液压系统和航电系统。
从上下游产业链来看,机体制造会对上游原材料产生需求,像光威复材、宝钛股份等公司也将受益。在C919客机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制造方面,虽然目前还要依靠和国外供应商合资建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合作,但像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电测、中航电子等众多上市公司也参与其中,提供分系统或元器件产品。(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