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科技>>正文

长江江豚人工繁育获新突破 首次繁育出二代江豚

2019-09-21 17:50:14 中国新闻网

  长江江豚人工繁育获新突破 首次繁育出二代江豚

  中新社武汉9月21日电 (马芙蓉 孙慧)一头出生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代号为F9C的雌性小江豚21日满100天,它是人工环境中出生并成活的第4头长江江豚,也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标志着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F9C和妈妈一起嬉戏。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F9C和妈妈一起嬉戏。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F9C的妈妈福久今年11岁,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爸爸淘淘,今年14岁,2005年7月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出生,是世界上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

F9C和妈妈在一起。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F9C和妈妈在一起。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郑劲松介绍,淘淘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白鱀豚馆,科研人员通过实施系列繁殖辅助技术,保障淘淘繁殖行为正常进行。2018年夏季,淘淘与福久成功交配。2019年6月11日,F9C降生。

豚爸淘淘。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豚爸淘淘。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郑劲松透露,在度过母幼关系建立、摄乳两个关键期后,F9C目前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他表示,F9C出生并健康成长证明了通过实施系列繁殖辅助技术,完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江豚能够成功繁殖下一代。

  中科院水生所历经40多年努力,在人工环境中长江江豚的饲养与繁育方面建立了包括饲养设施设计、常见疾病防控、妊娠诊断监测、新生幼豚护理等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已成功繁育3头第一代长江江豚。

豚妈F9。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豚妈F9“福久”。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提供

  “不能指望通过人工繁育方式去挽救长江江豚。”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指出,人工繁殖饲养最重要的价值是借此深入了解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生物声学、营养学等特征,助力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同时推进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多学科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长江江豚是中国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是当前长江干流生活的极可能是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和食物链顶端物种。2017年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12头,状况极度濒危。(完)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