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吕梁孵化家政工:“投资于人”要有的放矢

2025-09-28 20:50:59 经济观察网

  吕梁孵化家政工:“投资于人”要有的放矢

  作者 田进

  过去十年,地方政府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培训当地超10万家政工人。2024年,这10余万家政工的就业率约62%,年工资总额超16亿元。这是发生在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投资于人”的鲜活案例,在吕梁,家政致富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时,地方政府大多选择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就业和消费。但当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转换思路,将投资于项目转换成投资于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从吕梁投资家政的经验来看,“投资于人”要有的放矢:先要弄清楚哪些人群更需要投资,其次是投资什么。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为促消费,政府此前出台了以旧换新等大量政策,短期内促进了消费增长。但从中长期看,促就业、促收入增长才是拉动消费的核心动力。其中,拉动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及收入增长尤其重要。

  近几年,中低收入人群就业面临一定的冲击。中低收入人群本身可能就技能有限、年龄偏大、在就业市场上的主动权相对较少,一旦原工作岗位面临冲击,他们寻找新职业会更困难。例如,因房地产市场的波动,2021年至2024年,共有1271.6万农民工退出建筑业,这部分农民工的再就业需要额外关注。

  因此,地方政府“投资于人”尤其需要投资于中低收入人群,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收入得以增长。在山西吕梁,数万名曾经的“三转婆姨”(吕梁方言,即围着锅台、老公、孩子转的女性)通过家政培训实现就业,成为月收入5000至2万元不等的金牌家政员。近几年,吕梁护工培训班的男性比例也在逐步升高。

  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投资,应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以及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等,从而让他们实现更高质量、更广泛的就业。

  曾广泛容纳中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当前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可根据人社部或相关行业的岗位缺口数据,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技能培训。

  更为关键的是,推进技能培训还需要考虑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学习能力。位于十大短缺职业排行榜的,既有家政服务员、保洁员,也有车工、商品营业员等,后者的学习门槛较高,中老年农民工主动报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山西吕梁,即使家政行业门槛低,大量刚进入护工与母婴护理培训班的学员,也曾因学历水平低而焦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学会。

  除了持之以恒地推进技能培训,为帮扶中低收入人群更高质量地就业,地方政府还需要扮演更多角色。

  其一,地方政府需要搭建从培训端到就业端“点对点”的连接。因容纳就业的市场空间有限,中西部地区在本地搭建技能培训基地的同时,需要积极与一二线城市对接,打通本地农民工“本地毕业即在一二线城市就业”的路径。这需要地方政府主动走出去拜访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并邀请企业前往本地招聘。

  其二,地方政府需要搭建标准化培训体系。如果只注重培训数量而不注重培训质量,最终只会砸了本地的“培训口碑”,影响企业进本地招聘的动力。

  其三,地方政府需要在细节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包括在培训中增加如何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练习普通话等课程;关注他们在大城市的住宿环境;改善他们的传统就业观念,传递“就业无贵贱、勤劳致富”的思想。

  吕梁的故事,以及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投资于人的案例证明,短期内财政投资效果可能无法在本地显现,但五年或十年后,返乡农民工将显著提升本地消费,政府的财政投资也会持续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率。

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