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十四五”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交出“扎实答卷”

2025-10-14 15:45:37 中国新闻网

  “十四五”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交出“扎实答卷”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十四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积极谋划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银行业在实现规模扩张、提升价值创造的同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其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关系实体经济资金流通是否顺畅。长期以来,这些机构面临历史包袱重、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抵御能力弱等问题。五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坚决措施、精准施策,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改革化险答卷。

  一方面,风险底数全面摸清,处置成效显著。曾刚指出,“十四五”开局时,中小金融机构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资产质量承压,部分机构面临流动性困难。面对这一挑战,监管部门首先摸清风险底数,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十四五”时期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高风险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已较峰值大幅下降,部分省份实现了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这些数字反映出监管理念的转变和监管能力的提升。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从单兵作战到协同配合,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呈现出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特征。”曾刚说。

  另一方面,统筹协调改革化险,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在改革化险实践中,“一省一策”“一行一策”成为重要工作方法。在曾刚看来,这一做法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既避免了“一刀切”,又确保了改革的精准有效。

  以农信社改革为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统一法人、联合银行等多种模式。有的地区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统一管理辖内农信机构;有的地区采取市级统一法人形式,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上述因地制宜的改革模式,既考虑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尊重了历史形成的治理结构特点。

  曾刚还提到,在具体风险处置中,监管部门坚持“一行一策”原则,针对不同机构的风险特征和经营状况,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

  具体来看,一是对风险相对较轻、具备自救能力的机构,主要通过加强内控管理、补充资本金、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化解风险。二是对风险较重但仍有挽救价值的机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重生。三是对已经资不抵债的机构,坚决实施市场化退出,避免风险进一步扩散。

  此外,在处置高风险机构过程中,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多种市场化手段,形成了兼并重组、增资扩股、引进战投、市场退出等多元化处置格局。

  曾刚指出,兼并重组成为最主要的处置方式。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一批经营困难的中小金融机构获得新生。据统计,仅在村镇银行领域,就有超过100家机构参与了重组整合。这些重组不仅化解了相关机构的经营风险,还通过规模效应和管理水平提升,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市场退出同样是风险处置的重要方式。对于经营失败、无法持续的机构,监管部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其退出市场。据统计,2024年以来,河北、甘肃、陕西、四川等多个省份的数十家村镇银行获批解散或注销。

  曾刚说,在整个处置过程中,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原则,确保了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有效运行和各级政府协调配合,绝大多数风险机构处置都实现了平稳过渡,未引发系统性风险。

  曾刚认为,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经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这不仅为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他建议,政策层面还需“一体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在风险化解的基础上,转变和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治理和经营能力,在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