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中国实践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陈溯)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已迫在眉睫。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让绿色成为底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之中,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给出了中国方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上,与会嘉宾对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中国实践进行了分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制定印发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文件,采取了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
作为基建“走出去”的代表之一,中交集团在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怀在论坛上表示,中交集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一带一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比如,在承建并运营肯尼亚蒙内铁路的过程中,保护沿线红树林和国家公园,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可持续的中国技术方案,恢复了几近消失的珊瑚群落;在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区域,建设了“海龟孕育中心”,已累计孵化放生小海龟超过1.7万只。
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介绍,近年来,中国银行不断提高“一带一路”绿色贷款的总量和占比,推出覆盖贷款、债券、保险等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组建国际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了包括阿布扎比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乌兹别克斯坦燃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伊拉克减少油田伴生气排放绿色融资、新加坡REITS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一批绿色标杆性项目。近期,中国银行创新发行了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募集等值8亿美元),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项目建设。
中国还着力加强绿色人文交流,城市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昆明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枢纽,是中国离东南亚最近的省会城市。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表示,2021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发布了《昆明宣言》,2022年12月,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进程中刻下了深深的“昆明印记”。借助区位优势,昆明着重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贸易、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把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将依托中老铁路,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
长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连接中国和世界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具活力的长江沿岸城市之一,南通市也分享了自己的实践。
江苏省南通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新明表示,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南通先后建造了全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世界首艘 FLNG等20多种首制船型,船舶、海工制造规模正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千亿级产业,正成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链分工的重要节点城市。南通拥有中国最大的 LNG能源岛——阳光岛,年接卸量突破1000万吨,其中60%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12年来累计外输的天然气与等热值标煤相比,相当于减排1.8亿吨二氧化碳、150万吨二氧化硫。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哈提普表示,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中国做出了诸多努力。中国促进了170个国家和1200多个城市在绿色增长、气候行动、环境可持续性和减少灾害风险方面的技术合作和能力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英民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进一步发挥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重点合作平台的作用,汇聚各方资源、技术和力量,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持续融入到“一带一路”合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在绿色能源、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与共建国家和有关方面分享中国绿色发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