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正文

监管部门要求严防消费贷流入楼市,为何?

2017-10-19 10:03:22 中新经纬

  作者 易宪容(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

  近日消息显示,央行会同银监会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指导银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防止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那么,为何曾经受到鼓励的居民消费贷款却遭遇严加管控呢?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本来用于促进消费的居民消费贷款正以另一种面目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而这种金融风险比住房按揭贷款本身更大。

  消费贷款包括住房按揭贷款、住宅抵押贷款、非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而非住房抵押贷款则包括上学贷款、房屋装修贷款、购买耐用品乃至买车等方面的个人贷款。前几年,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鼓励居民申请使用消费贷款的优惠政策。刚开始,国内居民对此反应不是很大,所以,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贷款也只有8000多亿元。但是,今年国内居民消费贷款却出现了异常增长。从最近央行所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这个数据与国内银行信贷增长最快的2009年全年的9.6万亿元相比,还要多1.5万亿元。而在这些新增的超11万亿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新增贷款仍然达到50%。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居民个人消费贷款)总计新增1.53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5%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

  这背后的事实就是,在2016年9·30房地产市场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以后,住房按揭贷款全面收紧,但是,由于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住房投资者开始以“房抵贷”方式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

  所谓的“房抵贷”就是购买住房者将手头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以消费贷款名义借出资金,然后再把贷来的资金用于全款购买住房。这样既能通过一次性付款快速买到房子,又能使用银行杠杆。这是时下不少城市全款买房方式中的一个秘诀。

  有分析认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的30%。但是,这可能会低估了消费贷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数量。

  因为,一是以往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7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短贷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而以同比看,今年的消费贷款多增了近9000亿元。二是目前银监会对银行消费贷重点监控的省市,也基本上都是房贷监管较严及房价上涨较快的省市,这些地方消费贷明显地进入房地产市场。

  而如果让国内居民非住房按揭的消费贷涌入房地产市场,它给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可能比住房按揭贷款还要高。一是居民消费性贷款基本上都是短期贷款,如果把短期贷款用作长期购买住房借贷,这就是严重的贷款期限错配,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其风险立即会暴露出来。二是消费性贷款可能有抵押品,也可能会没有抵押品,而只是信用授权,比如信用卡消费贷款。如果用信用贷款购买住房,不仅会严重放大居民信用杠杆,也会激励居民放大其金融杠杆,给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增加风险。三是如果国内居民广泛用非住房按揭贷款的消费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必然会让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失效,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会被进一步吹大。

  当前的金融领域,防范与控制国内金融体系风险是重头戏。所以,对于消费贷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行为,监管部门一点都不会掉以轻心,加强监管也就是必然之举了。(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易宪容,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主任;现任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青岛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吴新竹)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