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正文

专家:应放大核电“国家名片”曝光度

2017-10-19 10:54:21 证券时报

  放大核电“国家名片”曝光度

  张锐

  在中国核电与神华集团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行波堆投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日前行波堆投资有限公司和美国泰拉能源行波堆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行波堆中美合资公司,以共同开发行波堆和加速行波堆商业化技术的进程。据悉,行波堆乃第四代核电技术,而泰拉能源行波堆开发有限公司为比尔·盖茨在10年前发起成立。因此,行波堆中美合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序幕的正式拉开,同时也代表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国核电技术正在提速进入国际市场。

  作为与水电、火电并行的世界三大电力支柱之一,核电除了提供给人类生产与生活所需的电能外,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如中国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投资约300亿元,全寿期可以为投资输出国与输入国产生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贡献。不仅如此,核电被誉为“环境之友”。一座百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千瓦时的电能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另外,核电站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站,每年需原煤300万~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而同等功率的核电站所用掉的核原料约80吨,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完毕。重要的是,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即便是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正是如此,核电建设的需求口径已在全球呈放大趋势。

  具体到中国而言,加快对外输出核电无疑仰仗的是自身强大而健全的产业体系覆盖优势。目前,我国除了商业半径辐射到核电项目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外,还有作为国内最大核电运营商的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集团),同时盘踞着国内最大核工程基础设施建造主体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建)以及具有多家核电实验室的国家核电集团(国电集团)。数据显示,以中国核建和中广核集团为主打的“国家队”目前具备了每年生产10~12台核电机组和同时建设40个反应堆的能力,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中国对外核电设施综合承接能力高居各国榜首。

  不仅如此,任何一个中国核电企业集团的巨大身躯都携带着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中广核集团旗下的ACPR1000第二代核心技术、中核集团旗下的ACPR1000+自主核电技术、国电集团旗下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以及中国核电旗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等。不难预测,在通过“华龙一号”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之后,随着中国核电在行波堆技术领域的积极作为,中国势必站上国际四代核电技术的制高点,日渐强大起来的国际核电市场竞争力将构成中国核电技术和制造能力国际化的核心引擎。

  对于全球关注的核电安全这一焦点,中国核电企业同样能够给出底气十足的答案,即无论是AP1000核电站,还是CAP1400核电站,其构筑物、设备和系统均可以承受类似福岛地震及海啸的冲击,可以实现并维持安全停堆,安全壳保持完整性。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在建和运行核电机组49台,现役的23台核电机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业绩,迄今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2级和以上级别的运行事件。在核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在用的放射源11万余枚,在用射线装置近13万台(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核技术利用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放射源事故发生率也在逐年降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起/万枚源下降到现在的1起/万枚源左右。

  根据国际惯例,核电尤其是自主技术和堆型出口,需在国内有示范项目,因此,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以及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的开工特别是4号机组前不久的按期试运行为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构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截至目前,中国核电在巴基斯坦建设的卡拉奇核电项目2号机组已完成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华龙一号”首次走出国门修成正果,同时,卡拉奇核电3号机组也已开工。除了巴基斯坦,中国核电还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协议,计划2020年在阿根廷开工建设一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另外,中广核集团也以国内防城港3、4号机组为参考电站,参与英国拟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不过,从目前来看,除阿根廷外,中国核电技术与项目唯一的进口国是巴基斯坦,在国际市场上斩获成果还不多,要将核电打造成新的“国家名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由于核电建造工期长,设备系统众多且复杂,安全系数要求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中国核电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同时更必须努力寻找合作伙伴。资料显示,目前除了中国核电与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在国内合资成立了东方阿海珐核泵有限责任公司、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有限公司以及联手泰拉能源行波堆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行波堆中美合资公司外,海外市场上也只有国电集团牵手美国西屋公司共同开发土耳其2台核电机组建设。国外市场还存在着中国核电企业与国际同行合作的广阔空间。

  在国内,除了尽快制定更加具体的国家核电出口战略和政策外,更应打造有利于核电企业“走出去”的制度与体制条件。一方面,目前中广核集团在核电工程建设方面力量较弱,而中国核建专注于工程建设但在其它方面的力量又不足,两者之间也有着整合的必要,甚至中国核电、中广核集团以及国电集团之间都存在着整合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核电技术多头引进与恶性竞争的乱局,同时锻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中国神核”。另一方面,巨头纷争的背后是核电体制之困。目前我国核电主管部门分属国家能源局和环保部的核安全局,而核电的配套体系开发为国防部科工局主管,必须尽早结束这种“三足鼎立”与各自为政的格局,以形成核电“走出去”的强大合力。

(编辑:宋亚芬)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