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两船”合并首份季报:中国船舶前三季净利大幅预增,“将持续做好市值管理”

2025-10-21 11:30:1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0月21日电 (董文博)10月20日晚间,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后首份季报预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舶这份业绩预告中的上年同期数据,包括了合并完成后重述口径、中国船舶单独口径两方面。

  大幅预增

  公告披露,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5亿元至61.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按合并完成后重述口径)相比,同比增加104.30%至126.39%;与上年同期披露数(中国船舶)相比,同比增加144.42%至170.85%。

  扣非后净利润方面,预计实现40.8亿元至46.8亿元,与上年同期(按合并完成后重述口径)相比,同比增加106.93%至137.36%;与上年同期披露数(中国船舶)相比,同比增加106.93%至137.36%。

  来源:中国船舶公告

  中国船舶解释道,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取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证券变更登记证明》,新增股份于9月16日上市交易,中国重工于2025年三季度起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本次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追溯调整了前期会计报表。

  追溯调整后,中国船舶上年同期(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34.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1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72亿元。而在此之前,上述三个指标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4.92亿元、22.71亿元、19.72亿元。

  整体核算来看,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5.4亿元至81.4亿元。中国船舶称,根据上述监管指引的规定,公司系向中国重工原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购买47.63%的股权,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比较信息时,仅合并自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购买的47.63%股权份额,中国重工其他股权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报。

  对于业绩增长,中国船舶表示,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生产保交付,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均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订单排期已至2028年底

  今年9月,“南北船”合并历时一年正式收官。

  9月2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A股股票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中国重工换股股东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将按照换股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所发行的A股股票。

  根据安排,中国重工A股股票终止上市后,中国重工A股股东的股票账户中即不再显示中国重工A股股票,相对应的股票市值将无法在投资者账户总市值中体现,直至中国重工A股股票转换为中国船舶A股股票并完成新增A股股份上市的相关手续后,中国重工原A股股东的股票账户中将自新增股份上市日起显示中国船舶A股股票,相对应的股票市值将会在投资者账户总市值中体现。

  本次交易的换股比例为1:0.1339,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合并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中国船舶将承继及承接中国重工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

  当时公告介绍,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资产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收入规模突破1300亿元,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完备的上市造船巨头。

  10月20日,中国船舶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展现出充分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此次重组合并后,公司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进一步发挥,产能优势进一步释放。

  来源:上证e互动

  中国船舶还称,国际船舶市场是充分竞争、随行就市的市场,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8年底,部分已到2029年,公司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把握市场特点规律,加强订单管理。

  二级市场上,截至10月21日午间收盘,中国船舶涨4.33%报36.40元,今年以来累计涨2.05%,目前总市值2739亿元。中国船舶在互动平台表示,股价涨跌主要受市场大盘走势、二级市场交易、公司基本面、行业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公司将持续做好市值管理工作,传递好公司投资价值,进一步增进资本市场认同和价值提升。”(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