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原创>>正文

【对话新晋民企500强】专访朱江明:“局外人”造出100万辆车,这事儿到底难不难?

2025-10-23 14:43:31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0月23日电 (魏薇)2015年,当48岁的朱江明宣布要从大华股份离职跨界造车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有朋友说‘做整车太难,不如做零部件’,还有人说‘成功概率太低’,但我认为这事儿没有那么难。”朱江明回忆道。

  从“自掏腰包发工资”,到2024年年营收超300亿元,零跑如何在十年间从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突围?近日,在位于浙江杭州的零跑汽车总部,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接受中新经纬专访,分享了零跑汽车的成长历程。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 受访者供图

  “局外人”造车

  当得知零跑首次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时,朱江明并不意外。“只要做到一定规模,营收达标,进入500强是很自然的事。”在他看来,这个排名是荣誉,更是一个“起点”——对于车企而言,实现百万台销量是“生死线”,达到千亿营收才有资格向世界级企业冲刺。

  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朱江明回忆道,在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1993年,他与大华股份现任董事长傅利泉一起,白手起家创业。在二人的带领下,大华股份成长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市值600多亿元的安防巨头。

  “这20多年里,我积累了很多能力,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一定财力,适合去寻找一个更大规模、有更大蛋糕的产业,再做一次尝试。我也一直在看什么行业好。”朱江明说。

  2015年,朱江明去西班牙度假时,注意到当地小型电动车非常流行。他想到当时中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使用电动自行车的用户能转化为小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市场机会巨大。

  同年12月,零跑汽车正式成立。当真正开始干的时候,朱江明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可能有点“天真”。“开始做(零跑)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产业的艰难程度,没有想到困难那么多,也没有人引导,对这个行业是一无所知,真是一个局外人。”

  他谈到,融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首先要解决投资人的信任问题。“第一笔融资是2017年红杉中国(全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Pre-A轮融资,红杉中国一方面是想投新能源汽车赛道,另一方面也是看到我有成功创业的经历。”

  2020年下半年,由于投资机构不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包括零跑在内的车企融资难度直线上升。朱江明回首时认为这是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最难的时候,我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

  “好在随着行业加速成长,新能源车的销量不断上涨,带动市场重拾信心。后来蔚来汽车上市后股价上涨,也让我们的融资相对容易一些。”朱江明回忆道。2021年1月,零跑汽车完成了B轮融资;当年8月又完成Pre-IPO 轮融资。

  2022年9月,零跑汽车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4家在港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在克服融资难题的同时,零跑汽车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提高销量。“原来我是做To B方向,现在做To C的销售,怎么去销售产品对我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课题。”朱江明说。

  2019年,零跑汽车首款车型S01量产。朱江明坦言,当时这款车由于是小众车,并且销售能力不足,新品推广不够,销量提不上去。这时的朱江明决定转变策略:一方面推出精品小车,扩大受众面;另一方面调整价格策略,以产品定价吸引用户,并且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2020年5月,零跑T03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区间为6.58万至7.58万元,当年累计销量突破万辆。截至2024年底,该款车累计销量已超20万辆,成为零跑汽车销售的主力车型之一。2024年,零跑C系列(C11、C10 等)成为新的销量主力,带动零跑汽车销量从2021年的4.37万辆突破至2024年的29.4万辆,4年时间销量增长近6倍。

  今年8月,零跑汽车以2024年321.6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414名。“我们有信心明年排名可以再大幅度往前迈进一步。”朱江明说。

  据零跑汽车披露的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约39.55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128.8%。这一数据已超越其2024年全年的销量。据各家车企公布的数据,零跑汽车在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表现位居造车新势力首位,与第二名小鹏汽车拉开超8万辆的差距。

  9月25日,零跑汽车宣布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盈利背后

  规模的快速扩张,也为零跑汽车的盈利奠定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零跑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盈利。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为14.1%,比2024年上半年的1.1%,提升了13个百分点。

  朱江明认为,零跑汽车未来实现可持续盈利最关键的是规模,通过规模优势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就要求产品有价格竞争力。

  “我们通过比较合理的毛利率来保证产品的竞争力。”朱江明称,用户买车可能先有预算,在预算区间内,零跑要能够做到比别的车企配置更高,“这是我们的目标,从现在看零跑还是很有优势。”

  零跑的成本控制与产品竞争力,背后离不开“全域自研”战略的支撑。从创立之初,朱江明就坚持“以技术为先”,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选择。

  “既然要进入汽车产业,就需要有‘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朱江明坦言,打好技术基础,才能让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才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2015年12月零跑汽车成立,到2019年首款车S01量产,四年时间里,零跑不仅完成了整车研发,还同步突破了电驱总成、电池包、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研技术,研发进度与同期入局的车企基本持平。

  “前期投入大、进展慢,销量没起来时,优势不能很好地体现。”朱江明表示,必须不断坚持,达到一定的规模,其性能优势、平台化优势和成本优势才会凸显出来。他透露,零跑今年的销量目标是50万辆至60万辆。

  朱江明介绍,目前零跑汽车自研零部件占比达到60%-65%,比如电驱总成、电池包的控制器,座舱支架,车灯等与电子相关的零部件已经实现全部自研;今年空调压缩机也已实现自研并开始规模量产;座椅、保险杠等传统零部件也加入自研阵营。

  “现在业界都知道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很好,通过全域自研,我们可以很好地平台化。所谓平台化,就是很多零部件可以集中规划。比如座舱控制器,四域合一的中央域控,可以做到一个控制器就可以用在所有车上。通过这种集中研发,来降低成本。”朱江明表示。

  朱江明举例道,同样是13万到14万元价位的车型,零跑能搭载更高规格的芯片、更智能的座舱系统,“用户花同样的钱,能买到配置更高的车。”

  凭借“高品价比”策略,零跑在6万至20万元大众化市场站稳了脚跟,但朱江明并未止步于此。10月16日,零跑正式推出高端系列“D系列”,对标行业中“9字头”豪华旗舰车型。

  为何要做高端车?朱江明解释,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零跑用户群体的成长,越来越多消费者提出零跑也需要有高配置的高端产品,所以做了D系列。

  据他介绍,D19搭载了米其林低滚阻静音轮胎、8797双芯片座舱系统,“我们要做‘顶配中的顶配’,但价格依然亲民。”

  对于爆款车型的打造,朱江明有自己的逻辑:“先找准定位,再反推产品。”他认为,要想好所造的汽车卖给怎样的客户群体,清楚这些人群的核心诉求以及需要的配置功能,再去定义适合这些群体的产品。

  “年销量要达到400万台”

  2023年10月,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Stellantis集团以15亿欧元入股零跑,双方在海外市场成立合资公司,零跑主导产品研发,Stellantis集团主导渠道与市场运营。

  “当时融资遇冷,我们需要的是产业资本。”朱江明坦言,2022年9月零跑IPO时,原计划融资100亿元人民币,最终仅融到50亿元,“单靠50亿撑不到盈利,必须找汽车行业的同行合作。”公开资料显示,Stellantis集团旗下拥有Jeep、玛莎拉蒂、标致、雪铁龙等14个品牌。

  这次合作的价值,很快在海外市场显现。2024年是零跑开启海外销售的第一年,销量就突破一万台,其中欧洲市场贡献了主要份额。与其他车企“贸易出口”不同,零跑采取“本地深耕”策略,在欧洲建立经销商网络,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运营市场,未来还计划推进本地化制造。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优势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不仅是整车,而且所有的核心零部件从规模、质量、成本都有优势。”朱江明认为,新能源车是一个大趋势,中国在三四年之内新能源车基本上就会代替燃油车,再过10年可能会完全电动化,全球其他地区也将达到60%至70%的电动化,“零跑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全球,成为世界级的智能电动车企。”

  “成为世界级车企,这意味着每年销量要达到400万台。现在我们还在努力的路上,但方向是对的。”朱江明说。

  谈及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朱江明表示:“中国市场足够大,每年约2300万辆乘用车销量,相当于欧洲加南美的总和,充分竞争是正常的,只要不是恶性竞争,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在他看来,中国汽车行业洗牌早已开始。“现在的车企数量已经比10年前少,哪怕加上新势力,也比原来少。”朱江明预测,未来3到5年,洗牌将进一步加剧,最终留下的企业将凭借规模化、技术立足,“但中国不会只剩下几家头部玩家,因为将来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中国自己的需求量大,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优秀企业。”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朱江明称,“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非常庆幸选择了新能源汽车这个产业开启创业的历程。”

  从“跨界新人”到“民企500强”,零跑的成长,是中国民营车企韧性的缩影。朱江明说:“有了现在的基础,未来10年,零跑会越来越好。我相信在团队的努力下,一定能达成我们的愿景,成为一家值得尊敬的世界级电动车企。”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