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24日电 题:税收红利退场,陆上风电靠什么继续发力?
作者 陈莉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财政部等三部门近日发布公告调整风力发电等增值税政策。依据该公告,自今年11月1日起,2015年出台的陆上风力发电增值税优惠政策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在本次政策调整中,海上风电依然被列为支持对象,可以继续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税收优惠政策。
回顾201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风力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74号),明确规定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的背景下,有效缓解了风电这一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成本压力,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成熟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如今,随着风电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阶段,税收优惠的必要性已大幅降低。特别是在当前“税收法定”原则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税收制度正从过去的“产业扶持导向”逐步转向“规范公平导向”。因此,陆上风电专项税收优惠的退出,可以说是政策演进的水到渠成。
税收优惠的取消,短期内将增加陆上风电企业的税费成本。结合税费在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假设为1%-2%),估计度电成本将上升1%-5%,但实际幅度可能会因项目规模、风资源、电价、融资结构等差异而有所波动。
随着陆上风电产业优惠政策的退出,行业竞争将更多地回归到企业自身实力的较量,企业必须通过提升技术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来维持盈利。
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短期内,上游整机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可能面临开发商的压价需求,成本压力增大、现金流压力上升,部分中小型制造商将面临盈利压力,市场或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聚。对于下游运维服务商、电力销售等环节来说,项目盈利能力恐下降,开发商可能削减运维预算或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但长期看,随着平价上网常态化,运营效率变得更为关键,高质量运维企业反而受益。
此外,中游项目开发商可能面临最大的直接冲击,因为税收优惠取消意味着税负增加,项目度电成本上升,对于现金流高度敏感的开发商来说,收益空间被压缩得最为明显。而且短期内他们也难以通过调价将税收负担转嫁给电力用户。当前我国绿电交易仍处于培育期,绿电交易价格波动较大,仍以“双边协商”或政府指导价为主,价格发现功能有限。此外,绿电交易中的主要购电方是大型工业企业、国有用电大户,其议价能力强,对价格敏感,开发商若试图转嫁成本,可能面临丧失交易机会的风险。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行业不断成熟,竞争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品牌与技术优势形成一定的“成本传导能力”。同时,电力现货市场与绿电溢价机制预计将逐步完善。政府目前正在推动构建“绿电优先消纳、市场化定价、碳价联动”三位一体的机制体系,一旦碳交易价格纳入绿电价格体系,风电企业的低碳价值将实现货币化估值,从而为企业开辟新的利润来源,税收成本也有望实现向下游合理传导。
总体来看,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退出,预计将推动陆上风电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推动机组大型化、智能化运维等创新,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头部陆上风电企业凭借规模化运营和数字化管理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部分技术落后、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淘汰,行业或将迎来一轮结构优化与洗牌。在这一过程中,绿色电力交易机制与市场化并网政策也将不断完善,风电有望逐渐融入常规能源体系,成为支撑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