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养车最贵城市放大招:明年将不会增加一辆车!

2017-10-29 13:47:36 每日经济新闻

  限购、限号算什么?养车最贵城市放大招,想买车的人已哭晕

  在中国的大城市,堵车已经成为人们心头的痛。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北京采取车牌摇号的办法,上海采用了牌照拍卖的办法,很多城市也启用了根据尾号限行的规定。

  不过,这和新加坡近日的政策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近日,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宣布,明年将不会增加一辆车!

  明年起,新加坡将不增加汽车数量

  10月23日,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在其网站刊登声明表示:目前新加坡已有12%的土地用于建造公路,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寻常国家的用地占比。“考虑到土地限制和发展需要,将进一步扩大道路网络的范围有限。”

  因此,明年2月起,新加坡将冻结乘用车总量的增长,停止发放购车所须的拥车证(Certificates of Entitlement),政府计划将车辆(包括汽车和摩托车)的增长率,从现在的0.25%下调至0%。

  于1990年5月起实施的“拥车证”,是新加坡独创的治理城市交通治堵的制度。按照规定,个人在购买新车时,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投标购买一张“拥车证”。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上一年的汽车总量,给出每月拍卖拥车证的数量。拥车证每月分两次拍卖,中标的最低价格将成为该次拍卖的拥车证价格,获得了拥车证后,所有者必须要在6个月内去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起10年内有效。如果车子的使用寿命超过10年,则还要拍卖一张拥车证。

  作为一个比纽约还小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因此政府想确保每一寸剩余的土地都能够被更合理的运用。

  目前,新加坡的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数量已经超过60万辆。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表示,在零增长的措施下,小型汽车(A组),大型及豪华车(B组)和摩托车(D组)的拥车证将会被停止发放,不过货车和巴士所属的C组不在控制范围内,在2021年3月份之前依然会保持目前0.25%增长率。

  新规在2018年2月生效后,车主想购置新车,就必须轮候等待旧车报废、拥车证到期,或者其他车主放弃许可证。到2020年,新加坡政府将再次审核该规定的执行效果。

  而对于如何保证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监管机构则称,新加坡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十分完善并且运行效率很高。在未来等五年里,政府还会投入超过280亿新元用于更新地铁与公共汽车交通网,其中两百亿新元用于更新铁路设施,40亿新元用在运营开支,其余40亿新元则用来补贴巴士。

  税比车贵,新加坡成全球养车最贵城市

  据上海国拍网数据显示,今年10月,沪牌拍卖最低成交价为93500元,平均成交价为93540元。不仅最低成交价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中标率也仅仅4.65%,相当于100人中只有不到5个人能够拍中。

  事实上,和新加坡相比,上海拥有汽车的成本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据《经济学人》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加坡连续4年成为全球生活成本贵高城市,同时,也是全球买车养车最贵的城市。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嘉琦 摄

  在新加坡,要买车必须先买拥车证,该证数量有限,每月由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组织拍卖。目前适用于最小车型的该证要价高达41617新元,而有效期仅为10年。因此,有人说,新加坡人不是买车,是向政府“租车”。

  根据Valuepenguin的报告,2017年,在新加坡买一辆丰田卡罗拉就要花104988新加坡元(约合51万元人民币),一辆1.4T的大众高尔夫也要11.7万新加坡元。而在中国,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一辆宝马、奥迪了。如果要在新加坡买一辆高档汽车,平均花费高达18.3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89万元)。

  当然,买车费用中,汽车本身的价格只是一部分,此外还包含了拥车证费用,注册费用、以及附加注册费用等。根据新加坡交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汽车价格的头2万新加坡元需缴纳100%的附加注册费、随后的3万新加坡元需缴纳140%的附加注册费,超过5万新加坡元的部分需缴纳180%的附加注册费。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计算发现,一辆原价7.5万新加坡元的车,需缴纳的附加注册费高达10.7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此外,除了加纳原车价7%的普通消费税之外,车主还需缴纳20%的专项消费税。

  除了买车贵,养车也贵。平均每年,车主要支付1473新加坡元的保险费、621新加坡元的保养费,742新加坡元的道路税。由于高昂的费用,目前,仅有15%的新加坡人有车,这就保证了城市道路的通畅。

  记者 孙宇婷 实习记者 胡晓蕊

(编辑:薛宇飞)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