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 建议各国加快结构性改革

2017-10-31 22:10:00 证券时报APP

  IMF建议各国利用当前窗口期加快结构性改革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0月31日讯

  国内外机构再辩中国债务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10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京召开《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由于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活动的回升力度继续增强,IMF此次上调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经济增速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认为,尽管全球经济短期风险大致平衡,但中期风险仍偏下行,因此建议各国政策制定者应把握住当前经济周期性上行的有利窗口期,抓紧推进结构性改革。对中国而言,优先考虑的应是应对高债务问题。

  谈及中国的经济展望,IMF仍担忧中国的债务风险,以及高债务对未来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不过对于这一问题,国内的不少学者持有不同看法,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发布会上就表示,看待中国经济不能仅仅聚焦于债务、投资等问题,人口质量、全面改革、深度开放和万众创新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政策红利,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5%-7%区间内。

  全球经济短期向好恐难支撑复苏持续

  与IMF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相比,本次报告将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均提高0.1个百分点分别至3.6%和3.7%。更为重要的是,报告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长前景亦均被上调0.1个百分点,而这主要得到了中国更强劲增长预期的推动。

  根据报告,中国2017年最新的增长预测值为6.8%,这反映了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及更加旺盛的外部需求;2018年上调至6.5%则主要是预计中国政府将保持足够的扩张性政策组合,以实现2020年较2010年实际GDP翻一番的目标。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的不俗表现并不能掩盖中长期的疲软迹象。Alfred Schipke称,全球复苏也许并不能持续,这主要是因为并非所有国家都在复苏,通胀普遍低于目标,工资增长较为疲软,且世界许多地区的中期前景都不尽人意。

  因此,报告认为,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应抓住当前经济企稳的有利时机推进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改革,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生产率并促进投资。具体来说,包括开展结构性改革和有益于增长的财政政策,以提高生产率和劳动供给;发达经济体应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直到有稳妥迹象显示通胀向目标水平恢复为止;密切监测金融部门的资产估值和杠杆水平,必要时应主动开展宏微观审慎监管;改善治理和投资环境、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并避免竞相降低税率等。

  中国债务无需太担心 经济尚存四大政策红利

  本次报告的发布,意味着IMF今年第四次上调对中国2017年的经济预测,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复苏的势头强劲,IMF驻华副代表张龙梅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开始逐步从外向型增长转变为内外再平衡,如经常项目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十多年来逐渐降低,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此外,目前监管措施正在收紧融资形势,帮助金融去杠杆,房地产随着调控的持续也在降温,这些都是较好的措施。

  “然而,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仍大,核心问题依旧是对债务的过度依赖,我们仍担心中国的债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居民债务已经高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其增长速度依旧过快。”张龙梅说。

  因此,Alfred Schipke认为,中国未来的一大政策重点仍是要应对债务问题,包括今后需要收紧财政政策。不过,他也补充道,本质上,中国转型面临的更深层次挑战是结构性的,包括巨额的国民储蓄、庞大并扩张的国有企业、金融部门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高企的企业债务、产能过剩行业的顽固性和汇率制度的改革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

  实际上,这并不是IMF第一次关注中国的债务问题,包括IMF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都表达出对中国过去几年快速攀升的杠杆率(尤其是企业部门杠杆率)的担忧。不过,对于中国高债务问题,国内学者的看法则不一样,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日表示,国际上很多机构包括IMF对中国的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基本方法比较粗糙,根据他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利息率水平对债务余额占GDP的动态比例变化影响较大,因此现在还应保持较低的利息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要担心,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通过调整一些参数可以控制杠杆率。

  邱晓华的观点则更为直白。他在会上表示,因此分析中国的经济不能单看经济,还要结合政治,因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有紧密的联系,一个表现就是中国拥有高效完善的行政体系,政府有动用和管理资源的优势,可以应对和化解意外风险的冲击。“看待中国经济不能仅仅聚焦于债务、投资等问题,人口质量、全面改革、深度开放和万众创新将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政策红利,新周期新阶段的曙光已初见端倪,预计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在6.7%-6.8%之间,未来三年将保持在6.5%-7%区间内”。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编辑:王培文)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