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三季度10批次机构调研比亚迪 云轨、3D玻璃机壳业务潜行

2017-11-01 07:06: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比亚迪待再发力 云轨、3D玻璃机壳业务潜行

  本报记者 张望 深圳报道

  即便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23.82%,深耕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002594.SZ)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关注度。

  比亚迪日前披露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有10批次机构前往比亚迪调研;而在10月份,专程到比亚迪调研的机构亦有4批次。

  “公司的战略重心非常明确,即新能源汽车和云轨。”比亚迪董秘李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亚迪公开资料还称,云轨在技术上,很多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

  比亚迪还在三季报中表示,第四季度,预计新能源汽车销售较去年同期仍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国内各地云轨的建设完工,云轨业务也将在第四季度带来较大的收入和利润贡献。

  云轨再造比亚迪?

  作为一家横跨IT、汽车、新能源和轻轨交通四大产业的上市公司,比亚迪目前重点押宝的项目当属云轨。

  “云轨自发布以来已取得一系列进展,已与国内10多个城市签约,部分城市已开工建设,其中银川云轨已建成通车并交付。”李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统计,比亚迪上述订单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与汕头市签订的云轨意向合同总额约400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2017年半年报中,比亚迪上半年取得和处置子公司中,名称包含“云轨”的超过10家,其中亦有汕头市云轨交通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比亚迪云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按照比亚迪定期报告,其于2016年10月发布了中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线路并实现通车,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宣称,其全新设计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耗时5年研发,累计投入50亿元。

  在定期报告中,比亚迪已经将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确定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此前,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云轨在中国存在10万亿元的潜在市场规模,“公司将通过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对于云轨业务的拓展,比亚迪今年10月在机构调研中亦表示,随着未来更多城市的订单,云轨业务将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并给集团收入带来巨大的收入和盈利贡献。

  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对比亚迪的云轨业务寄予厚望,平安证券研报预计,比亚迪2017年云轨业务将带来50亿-60亿元左右的收入,2018年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成为公司新增长动力。

  不过,截至目前,比亚迪尚未披露云轨业务的收入情况。

  为推进云轨业务,比亚迪除了去年与国开行签署600亿元单轨轨道交通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还联合上海光大光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海证券等设立多家投资基金,以此推进云轨项目在各个城市落地。

  “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社会资本参与云轨建设投资,减少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李黔认为。

  比亚迪曾称,未来比云轨项目采用PPP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并通过出售云轨实现收入确认和现金回流。

  3D玻璃机壳或成亮点

  比亚迪显然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按照乘联会发布的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比亚迪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比亚迪表示,仅三季度就实现销售3万多台新能源汽车,相当于上半年的销量总和,且其对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保持乐观态度。”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优势明显,技术的领先能带来性能的领先和成本的领先,并且拥有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李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盈利结构目前来看却难以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虽略有增长,可是净利润同比下滑23.82%,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下降43.15%,主要原因在于补贴退坡和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增加。

  除了新能源汽车和云轨等业务,比亚迪在定期报告中还预计手机部件拓展的3D玻璃机壳,将会成为明年又一重要增长点。

  “目前部分高端机型开始采用3D玻璃机壳,预计将成为行业未来趋势之一,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未来在汽车电子、无人机、AR/VR等领域都将积极拓展。”李黔透露。

  比亚迪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明年大部分旗舰手机都会使用3D玻璃机壳,预计有3亿部左右的手机前后盖都是会用3D玻璃,合计3D玻璃需求约6亿片,其在汕头修建的工厂估计明年3月可以开始投产。

  但比亚迪在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其募资规模与分红悬殊的问题,亦曾引发市场关注。据统计,比亚迪在A股融资总额高达158.95亿元,但派现总额仅为16.11亿元。

  “公司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资金投入大,云轨业务也在拓展阶段,有较大的资金需求,相对于以现金形式分红给股东,资金留在上市公司可以支持公司快速成长,给股东带来更大回报。”李黔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编辑:罗诺)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