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创业板公司8年共推重大资产重组622单 231公司完成322单

2017-11-01 11:47:44 证券时报

  创业板公司8年共推重大资产重组622单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创业板运行8年来,并购大戏不断上演,有强强联手、抱团发力,也有行业延伸、优化成本;有产业整合、协同发展,也有业务外拓,转型升级;有境内并购、本土运营,也有跨境并购、对接全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创业板公司8年来共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622单,涉及交易金额4348亿元。

  并购重组数据盘点

  8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622单,涉及交易金额4348亿元;已有231家公司实施完成322单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2623亿元。其中,有16家公司实施完成了3次重组,2家公司实施完成了4次重组。

  分年度看,2012年至2017年(其中,2017年为截至10月末数据),创业板公司实施完成的重组分别为9单、14单、52单、113单、84单和45单;交易金额分别为29亿元、66亿元、345亿元、900亿元、820亿元、466亿元。可以看出,创业板并购重组自2012年起步,2013年开始活跃,2016年伴随政策趋严而趋向谨慎,活跃度有所下降,但平均每单交易额在逐年提高,已从2013年的3.2亿元提高至2017年的1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重组已成为创业板公司发展的助推器。据统计,2016年实施完成并购重组的84家创业板公司,当年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63%和135%,2017年上半年则分别为86%和137%,远高于创业板公司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重组公司业绩增长迅猛,实施效果较好,外延并购对创业板公司的发展壮大发挥较为明显的正面作用。此外,重组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远大于收入增长率,也反映出重组交易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并购重组呈四大亮点

  记者对创业板成立以来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梳理,发现创业板并购重组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以产业整合为主,市场化程度较高。创业板已披露方案的重组中,产业整合类方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整合,并购目的旨在推动原有主业做优做强。据统计,创业板启动以来,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并购占比高达80%。创业板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程度一直较高。以2016年为例,披露的方案中仅有6单重组为大股东资产注入,其余均为上市公司向无关联第三方购买资产。

  二是主动转型新经济,支持创新发展。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部分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增长乏力,而新兴产业日益崛起、预期乐观,通过并购重组进行存量资产结构优化有其积极意义。

  三是概念题材并购减少,并购趋于谨慎。1~10月已披露71单方案中,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这三大行业多达31单,其次集中在节能环保、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锂电池等行业。与前两年相比,游戏、互联网营销、互联网医疗等热点领域并购明显减少,2017年已无游戏类标的,也无跨界并购医疗行业和影视传媒行业的案例。可以看出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创业板公司并购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逐热点行业。

  四是积极对接全球,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以及企业转型升级驱动,创业板公司境外并购交易数量、金额持续上升。2016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共披露境外重大资产重组方案17单,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远高出2015年68亿元和2014年的4.7亿元;海外标的主要集中于欧洲、美国、德国、韩国、香港等发达经济体,行业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医疗器械,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相关的并购有15单,占比88%。

  强化并购重组信披监管

  为充分发挥并购重组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积极服务于实体经济,深交所通过多项措施,充分发挥一线监管职能,强化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监管,大力推动净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以实现扶优限劣。

  聚焦核心问题,进行严格审查。在对重组方案形式审核中,深交所坚守“不得在创业板重组上市”的底线,紧盯“忽悠式”、“跟风式”重组以及规避重组上市行为,重点关注涉及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确认大额商誉的方案。针对涉及上述事项的方案,采取持续发函问询、约见公司及中介机构等手段,在从严监管的态势下,部分公司选择了终止不合规的方案或审慎地更改方案。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重组标的兑现了业绩承诺。2014年至2016年度,创业板重组标的公司存在业绩承诺安排的分别有117家次、174家次、256家次,其中标的公司实现承诺业绩的分别有104家次、148家次、227家次,达标率分别为88.8%、85.1%和88.7%。

  提前预判风险,强化业绩承诺监管。近年来,创业板部分公司进行了高溢价并购,形成大额商誉,存在一定风险。为提前预判风险,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深交所及时跟进重组标的承诺业绩实现情况,关注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商誉大幅减值风险、业绩补偿违约风险,并要求上市公司做好风险预警。针对更改业绩承诺、业绩补偿涉及诉讼、业绩补偿难以实施的情形,深交所持续跟进并对有关违规主体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或纪律处分措施。

(编辑:王永乐)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