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中企赴欧上市热度反超美国 众多A股企业争相发行GDR

2022-11-09 07:53:0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企赴欧上市热度反超美国 众多A股企业争相发行GDR

  中国企业赴欧上市,正成为新潮流。

  Dealogic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总募资额,从去年的约130亿美元骤降至3.03亿美元。相比而言,今年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等方式,在欧洲市场完成约26亿美元的募资额。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正在积极运作赴欧发行GDR,完成上市募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一是受中概股退市风波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意愿骤降,二是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倡导A股公司到瑞士、英国、德国发行GDR并上市,吸引越来越多A股公司纷纷开启赴欧上市征途。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正成为A股企业赴欧上市的首选。

  在7月底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后,杉杉股份、科达制造、国轩高科、格林美四家A股上市公司所发行的GDR迅速在瑞士交易所上市,募资总额逾15亿美元。

  一位欧洲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云集大量全球资本,有助于中国企业赴瑞上市实现更高的估值与募资额,二是瑞士持续坚持市场开放,令众多中国企业将瑞士视为拓展欧洲市场的桥头堡。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今年中国企业赴欧上市募资额一举超过赴美上市,但相比赴美上市的主要是国内未上市企业,当前赴欧上市的主要是A股上市公司,以发行GDR募资为主。

  “目前,不少国内初创型高科技企业正在关注A股企业赴欧上市后的估值与流动性表现,作为他们是否决定赴欧上市的重要依据。”一位国内大型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多数国内初创型高科技企业认为欧洲股市的流动性与估值水准低于美国股市,令他们对赴欧上市心存顾虑。

  他指出,随着越来越多A股企业纷纷登陆欧洲资本市场,不少国内创投机构正建议高科技企业家考虑赴欧上市。因为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等欧洲资本市场,环保科技、AI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公司备受追捧,有机会创造不亚于美股的估值与IPO募资额度;而且不少欧洲当地投资机构也愿意加大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成果。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证监会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更好支持企业跨境融资发展。健全GDR、CDR发行等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实施,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瑞士成A股企业发行GDR赴欧上市“热土”

  一位国内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中国企业赴欧上市热情高涨,源起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

  “以往,中国企业主要登陆伦敦交易所上市融资,但部分中国企业在伦敦交易所遭遇低估值与低流动性状况,令其他中国企业心存顾虑。如今,随着《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中国企业赴欧上市目的地拓展到法兰克福、瑞士等证券交易所,吸引不少A股企业开始研究欧洲资本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与资金集聚效应,并将发行GDR赴欧上市视为拓宽海外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他向记者分析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企业赴欧上市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7月底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后,当时多家A股企业赴欧上市出现不错的估值效应与交易活跃度,彻底点燃A股企业赴瑞上市的热情。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目前已有7家A股公司在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实现赴欧上市融资,超过赴英上市的A股公司(5家)。此外,目前3家A股公司正在发行GDR过程,另有16家公司已经宣布将发行GDR,其中多数A股公司选择瑞士,少数选择伦敦。

  上述欧洲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瑞士证券交易所之所以颇受中国A股企业青睐,一方面是瑞士资本市场对环保科技、新能源汽车、AI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公司给予较高的估值,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瑞士云集大量全球资金,他们都对配置中国资产具有浓厚兴趣,若中国企业赴瑞上市,可以吸引他们“近距离”投资中国资产。

  “事实上,不少欧洲大型资管机构都有追加配置中国资产的计划,但受到缺乏风险对冲工具、国内货银兑付规则尚未适应等因素影响,他们尚未采取追加中国资产的策略。如今中国企业主动赴瑞上市并遵守瑞士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开展交易,无疑将更好满足他们的交易要求,吸引他们通过买入中国企业GDR,实现增配中国资产的目标。”前述国内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A股企业发行GDR赴欧上市,中国券商纷纷跟进加快布局欧洲市场。

  今年6月,中金公司(CICC)旗下英国分支机构成为瑞士证券交易所的首家中国会员。

  近期,华泰证券表示,正在苏黎世和法兰克福寻求获得股票交易许可证。

  有消息称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中国券商正考虑申请在欧盟范畴内提供各类投资银行服务的业务牌照。

  梅耶布朗律师事务所(Mayer Brown)合伙人埃尔德(Jason Elder)称,越来越多中国券商加快布局欧洲市场,表明他们有足够能力直接接触到欧洲大型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吸引更多欧洲长期资本加大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激发中国企业赴欧上市热情持续高涨。

  创投机构努力说服初创企业赴欧直接上市

  越来越多A股企业通过发行GDR等方式赴欧上市,也令国内创投机构相当“眼红”。

  上述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建议一些国内高科技初创企业考虑赴欧上市。毕竟,随着越来越多欧洲投资机构“近距离”接触到中国股票,他们对配置中国资产的兴趣将进一步升温,尤其是通过配置不同行业的中国资产,有效分散中国资产投资组合的风险。

  为了说服这些初创企业同意赴欧上市,他还对比了以往中国赴欧上市的估值与流动性状况,发现今年赴欧上市的A股企业无论在估值,还是流动性等方面都优于前者。

  “事实上,我们不少欧洲出资人(LP)也乐见投资项目赴欧上市。因为这一方面令他们感到更加放心,减少资本跨境兑换流动风险,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凭借自身在欧洲的人脉资源,吸引更多当地二级市场投资机构考察这些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后者的估值与交投活跃度。”这位国内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分析说。

  但记者多方了解到,相比A股企业热情高涨,目前多数国内高科技初创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影响,不少国内高科技初创企业担心欧洲资本市场会对企业盈利能力、业务发展稳定性持续性、公司抗风险能力提出相当严格的要求,导致自己“白忙活一场”。

  前述欧洲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不少欧洲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确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与业务模式持续性稳健性提出更高要求,但与此同时,他们对配置中国资产依然充满兴趣,因为此举一方面能分散他们过多配置欧美资产的资产集中度风险,另一方面则通过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成果实现更可观的投资回报。

  “目前,我们会优先推动计划在欧洲拓展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环保科技等初创企业赴欧直接IPO,一旦他们成功登陆欧洲资本市场,就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激发更多中国高科技初创企业选择赴欧上市。”他直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