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11日电 (周奕航)“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正经历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线。”11日,在中信建投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峰会期间,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在接受中新经纬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黄文涛在论坛上称,未来五年将是中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键五年,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中国科技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产业结构面临“革故鼎新”,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成为核心任务,代表技术突破与要素创新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重要主线。
从增长动力看,他认为,2026年是提振内需、建设强大的中国市场之年,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和加力投资于人是重中之重。
“从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的角度来看,也会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黄文涛表示,过去中国更侧重于供给与生产制造,而未来五年,投资于人将是重大的方向性转变,可能在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黄文涛向中新经纬表示,未来,中国将加大对“人”的投资,具体将落实到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生育补贴、成长教育、人力资本提升乃至养老保障等各个环节,这意味着一个庞大且系统的投资方向正在形成。
黄文涛进一步指出,从短期看,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人们在成长、教育、养老等方面获得坚实支撑,将有效释放居民需求,刺激消费潜力;从长期看,这些投入将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全民素质提升,有助于稳定长期增长中枢。因此,推动投资重心从“物”转向“人”,是一项兼具短期提振消费与长期支撑增长的战略性转变。
对于资本市场走势,黄文涛预计指数依然震荡上行,投资者更加关注基本面改善和景气验证。
他提到,当前A股和港股正迈向“新四牛”(资金流入牛、科技创新牛、制度改革牛、消费升级牛)上升走廊。在四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新四牛”行情将沿着上升通道逐步展开,中国股市的中枢将逐渐上移,预计2026年市场仍将延续“慢牛”格局。
关于行业配置,黄文涛表示,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战略资源将成为未来三条主线,涵盖AI、半导体、计算机、初级品、小金属、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