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经济如何企稳向好?尚福林、杨伟民、刘世锦等最新建言

2022-11-18 19:42:0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马静)“当务之急是使经济增长回到正常轨道或合理区间”“财政政策可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企业进行补贴”……18日,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共享发展新机遇”的大会发言与讨论环节,众多大咖就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企稳向好发表了看法。

  杨伟民:必须扭转当前经济增速过低的状况

  “应该力促2023年经济重回合理区间,我觉得当前经济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增长速度过低。增速低对经济内在机理的冲击很大,对经济发展后劲的影响很大,所以必须及时扭转。”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未来五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行动和效果上,在经济发展层面,就应该力促明年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为此,首先思想认识要统一,其次方法要得当,然后要有积极性。

  谈及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杨伟民指出,目前地方政府有些干部因怕问责而缺乏担当精神,企业因为一些不确定性而不敢干、不敢闯、不愿意投。地方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解决好怕问责的心理负担,比如分清抓落实与责任制,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能层层分解,都能压给地方、压到基层,都能责任到人、精准问责到人。此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一些确定性。

  刘世锦: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以往担忧较多的是追求不切实际的过高增长,不重视提高增长质量,但从近期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长期增长目标不利。

  “中国人均收入能否尽快跨过高收入门槛,依然面临挑战。当务之急是使经济增长回到正常轨道或合理区间,具体说就是实际增速要达到潜在增速水平。”刘世锦提到,随着近期优化防疫政策20条、房地产金融16条、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等政策出台和落地,中国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在增加,建议2023年政府应提出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

  刘世锦还提到,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实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增长目标必须率先迈出的关键步伐。

  尚福林:目前货币政策的针对性非常强

  关于货币政策在今后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哪些更好的作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认为,疫情暴发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没有大水漫灌,实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了充裕的政策空间。

  “过去货币政策的调控主要为了消除经济上的波动,形成比较好的预期,现在更多是和财政政策相结合,针对各种各样不同的变化,及时灵活地做出反应,使经济发展能够更稳定,而且做到调控的针对性、精准性,要精准调控,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尚福林称,货币政策还面临多目标的选择,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下,既要保持流动性,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保持稳定,防止通货膨胀。

  尚福林还提到,汇率问题面临不可能三角,中国是在针对各种复杂情况统筹考虑,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以此决定宏观调控政策。实际上,目前货币政策的针对性非常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比较好的运用到市场里去。

  彭文生:财政政策可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企业进行补贴

  展望明年,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则表示,最理想的方式是促进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既可以促进需求,又可以提升信心,改善风险偏好。其次,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仍然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之下,财政政策比信贷政策更有效,财政政策可以针对受影响的人群,及受影响的行业、企业进行补贴。

  彭文生认为,企业主要受到对未来的预期影响,而消费者不仅是受疫情影响,更多是受负担能力的影响。明年如果能在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之外,宏观方面使用非传统的财政政策,不是简单的在基建和减税方面,而是实实在在地能够对受冲击的人群进行补贴,不仅可促进消费、促进增长,也能够促进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疫情下的特殊环境,需要建立特殊的财政政策。财政补贴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不仅关乎效率,也关乎公平,这可能是更好和更有效的救济主题。”(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李中元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吴晓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