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宏观>>正文

【阜成门外】张玉来:日本经济“六季度首负”,是暂时波动还是衰退前兆?

2025-11-18 17:17:5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题:日本经济“六季度首负”,是暂时波动还是衰退前兆?

  作者 张玉来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日本内阁府于11月17日发布数据,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按年率计算下降1.8%。这是日本经济在六个季度中首次呈现负增长态势。

  日本经济再度转向衰退并非不可能

  数据还显示,日本今年三季度实际GDP(剔除物价变动因素)比上一季度下降0.4%。日本GDP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关税战的严重冲击,但愈加严峻的通胀形势也暴露出日本经济的衰退迹象。

  从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度来看,内需与出口占比各半、都是﹣0.2%。但从名义增长率来看,内需为0.2%,出口则是﹣0.1%,这证明了关税战的杀伤力。

  由于美日之间已达成关税协议,日本出口也有望回调,因此市场普遍看好日本经济第四季度的预期。但事实上,日本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第一,美国对日本商品进口依然保持着15%的“对等关税”,以对美出口占比最高的汽车为例,即便是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日本丰田,也仅为8%-10%,显然难以达到盈利点。而且,若像丰田提出的切换成“在美国生产出口日本”模式的话,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将面临巨大压力。因为即便是一级供应商营业利润率也仅为3%左右,对美出口盈利更不现实。第二,日本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在日本央行加息正面临来自高市政权的极大阻力之际,日元贬值将进一步推高通胀。实际工资上涨能否跑赢CPI(消费价格指数)更成悬念。在此背景下,GDP占比约六成的日本内需或将受挫。

  因此,内需与外需都可能成为拖累日本经济的主因,在这种叠加因素作用之下,日本经济再度转向衰退并非不可能。

  未来堪忧:内忧外患下的衰退阴影

  自2013年以来,“安倍经济学”通过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复苏,但当前形势显示,这一政策工具箱的效力可能已接近极限。日本央行面临“增长乏力”与“通胀持续”并存的复杂局面,政策调整陷入两难。日本央行推出的一系列“异次元宽松”政策是支撑“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它确实曾经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形势下却成为引爆日本财政与金融风险的“导火索”。

  首先,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日本理应通过加息来应对,但由于日本政府背负极高债务余额(已经是GDP的250%以上),所以坚决反对加息。

  其次,央行“缩表”面临着极大困难,因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已经表示,将从2026年开始出售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而这个过程将长达100年。事实上,日本央行市价70万亿日元的ETF余额,只占其庞大资产负债表的1/10,其手中的国债余额则是将近600万亿日元。尽管去年日本央行就宣布退出金融宽松,但要真正彻底退出还面临着诸多课题。

  再次,日本债务风险形势也变得越加严峻。今年5月28日,日本超长期国债(40年期)收益率一度攀升至3.135%,创下2007年发行该债券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也迫使日本财务省不得不缩减发行额。11月17日,日本新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爬升至1.72%,创下了17年以来的最高值。而且,日本主权债务评级也在不断下降,这些现象都证明日本债务风险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点。

  展望第四季度,日本经济走势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短期来看,通胀形势能否得到控制是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长期问题则是财政重建和少子老龄化问题。第四季度乃至2025年日本经济或许还能保持增长趋势,但不确定性正在加强,特别是其国内政局也在变得越加复杂,这与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形成了叠加效应。

  当前日本经济正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但结构性问题却变得更加严重,而且高市政权下的日本政府似乎无意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把精力放在经济安全和安保领域,这恐怕将导致严重错误。(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