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金融>>正文

新经济这十年|对话东方证券鲁伟铭: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发突出

2022-12-02 09:52:53 中新经纬

  编者按: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边界在逐渐消融。在这十年间,新经济企业如何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传统行业如何被新经济改造?未来还将涌现出哪些新赛道、新风口?中新经纬推出“新经济这十年”专题报道,记录新经济、新业态的典型故事,以此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壮阔历程。

  中新经纬12月2日电 (马静)“十年来,证券行业深度参与到新经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适应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企业的投融资需求,通过直接融资、并购、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为万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新经济持续‘供能’”。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近期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表示,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身负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也收获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为实体企业和证券公司都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鲁伟铭于1998年加入东方证券,先后分管股票、债券、衍生品的自营和研究等业务。扎根证券行业20余年,他亲历了行业逐步规范发展、行稳致远的历程,见证了东方证券创新求变,与时代共成长。

  十年潮涌,当证券行业在注册制改革的牵引下向前时,券商该如何继续服务好实体经济?对此,鲁伟铭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市场参与者需要逐步学习并调适,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券商作为注册制改革中发行承销环节的实践者这一角度来看,在为企业带来金融“活水”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估值定价将是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关键所在。

  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 东方证券供图

  证券行业为新经济引来“源头活水”

  “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承担着为企业、为百姓提供投融资服务的责任。”鲁伟铭表示,近年来,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相继推出,北京交易所设立……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作用愈发突出,使得新经济上市公司的队伍不断壮大。

  东方证券也是“筑梦人”之一。据鲁伟铭介绍,为了支持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东方证券在投行、研究、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均配备了更多具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促进业务团队提升服务新经济的能力。

  东方证券也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途径。鲁伟铭提到一个例子,2021年,东方证券助力诚泰租赁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这是诚泰租赁首笔信用类债券,并且同步创设“21诚泰租赁CP001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是东方证券创设的首支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鲁伟铭在介绍中还提到,为支持“双碳”工作稳步推进,东方证券近年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方式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东方证券主承销11支绿色债券,帮助企业融资150.13亿元;其中碳中和相关债券8支,帮助企业融资120.07亿元。

  四年内将引导4500亿资金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

  证券公司不仅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直接融资“服务商”,也是社会财富“管理者”和市场创新“领头羊”,券商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入场,有利于引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东方证券的MSCI ESG评级达到了A级(为国内证券行业最高评级),关于证券公司如何做好ESG投资,鲁伟铭也分享了东方证券的一些经验。

  “ESG投资的内核就是要在追求价值投资回报的同时,将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责任纳入投资决策考量中,推动社会的价值创造。”鲁伟铭透露,全资子公司东证资管会委派行业研究员每周监控第三方机构发布的ESG负面信息,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中企业的环境违规事件予以高度关注,针对发生ESG负面事件的企业审慎决策是否纳入投资。

  “为进一步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公司实施正面筛选、负面剔除、ESG因子整合等责任投资策略,以管理投资标的的ESG风险。去年特别加入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投资的责任投资策略,参与绿色债券投资,关注清洁能源、新能源行业等符合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投资标的。”鲁伟铭提到,2022年初,东证资管首次推出ESG主题基金——东方红ESG可持续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兼顾投资回报与可持续的长期社会效益。

  此外,东方证券也服务落后高碳产业退出、转型的融资及并购需求。比如2021年助力发行了全国首批、上海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产品。该产品基础资产均为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类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是东方证券在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上做出的创新性探索。经计算,该产品基础资产涉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与同等火力发电上网电量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10.56万吨,可实现节约标准煤47.3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88.77吨,减排氮氧化合物301.12吨,减排烟尘58.68吨。

  鲁伟铭表示,东方证券计划在2021年-2025年期间,通过投资、融资业务的方式引导4500亿资金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并保持可持续投融资年均增速不低于9%。

  东方证券总部 东方证券供图

  帮助新经济企业在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实现价值重塑

  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含科量”越来越高,自2019年注册制改革以来,截至2022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服务约410家“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IPO融资超5500亿元;服务逾300家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通过注册制登陆创业板,实现IPO融资超2700亿元。在证券公司为企业带来金融“活水”的过程中,如何为企业进行合理的估值定价是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今年7月以来,新股频频破发一度引发各方关注。而今,全面注册制落地的脚步越来越近,新经济企业如何在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实现价值重塑?

  对此,鲁伟铭坦承,对新经济企业进行估值在成熟市场中也是难题,美股和港股资本市场都出现过新股上市后大涨的局面,同样也出现过上市后较大范围破发的情况,这都表明新经济企业的估值本身就是一个专业且有难度的问题。

  “注册制是市场化的发行上市制度,注册制下的定价,应该让市场化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帮助市场维护公平公正。现行的询价、跟投、融资融券安排、放宽涨跌幅限制等措施,都有助于市场快速反映出企业价值。”鲁伟铭指出,注册制的市场化制度安排,需要各市场参与者逐步调适。短时间内,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博弈和相互制衡很难一步到位,改革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是注册制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比如破发现象,在市场化发行下,新股破发属于正常现象,小范围的破发,市场是有能力接纳和消化的。

  他还提到,券商是注册制改革中发行承销环节的实践者,作为参与者,期待发行定价机制未来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允许融资企业和承销商主动选择投资者,鼓励企业引入长期投资者,使其在发行定价、新股承接、市场交易、股份减持过程中获得更多机会,同时承担长期投资责任,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增量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抑制股价过度波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或现“大型全能券商+特色精品券商”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行业格局

  过去十年也是证券行业与新经济企业同频共振、改革创新的十年:转融通、股票质押式回购、柜台交易、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业务正式启动;私募基金综合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主承销等资格向券商开放;证券公司依法设立另类投资、私募基金等子公司获放开;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有所扩大;沪、深证券交易所推出信用保护工具试点等。

  对此,鲁伟铭表示,2012年以来各项创新业务的开展大大拓展了券商的市场空间,证券公司综合经营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证券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0.59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净资本去年迈入2万亿大关,增加3倍多。2021年全行业共计140家证券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较2012年度增长2.9倍、4.8倍。

  不过,与此同时,证券行业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化”发展已成为券商求变的主要方向。

  “长期来看,证券公司将进入精细分类阶段,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明确战略定位、选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未来或出现‘大型全能券商+特色精品券商’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的行业格局。”鲁伟铭称。

  鲁伟铭认为,头部券商人才储备充足、风控能力领先,具备“大格局”“大视野”,将在各条业务线上保持领先态势,当好领头羊,做好排头兵,但也会基于自身禀赋,在某些细分业务领域重点投入资源,做到行业领先,进而带动其他业务发展。而中小券商资源有限,可借助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通过业务聚焦、客户聚焦、区域聚焦、渠道聚焦等发展策略,做出特色、做出强项、做出专长、做出精品。

  在访谈中,鲁伟铭也分享了东方证券未来的发展思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实际状况,东方证券将综合型的全能投行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并努力打造鲜明的业务特色和品牌。”不过,他强调,业务均衡并不代表在各业务线上平均发力,而是要结合业务现状推进转型、提升能力、打造特色,让业务优势进一步增强,让业务瓶颈实现突破。

  据其介绍,东方证券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巩固和做大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优势业务;二是把握好注册制的机遇,以投行回归为契机加强内部协同联动; 三是推进传统自营向销售交易转型,积极拓展客需型业务; 四是推动以买方投顾业务为代表的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