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汽车>>正文

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相关指南 车路两端产业链将受益

2023-12-05 14:59:12 财联社

  超万亿市场将被激活!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相关指南 车路两端产业链将受益|行业动态

  财联社12月5日讯(记者 武鑫)今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国家层面关于自动驾驶的相关规范、行业指引正在逐步完善,自动驾驶正在加速迈向现实。

  自动驾驶已成为5G、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交汇落地的最佳实验场之一,而V2X(车路协同)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人士称,V2X产业有望因此迎来催化,万亿市场将在未来逐步被激活。从产业链上看,车端、路端、云端、通信、安全技术提供商等均有受益机会。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激光雷达作为路端建设成本最高的部分之一,规模化放量仍需时日。

  车路云协同大势所趋 产业基本盘仍是政策性市场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汽车之间、汽车与其它交通要素之间的直接通信。根据国际市场研究公司Tech navio的数据, 全球车路协同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约17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4.6%。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因云端在共同感知、共同决策上扮演着重要作用,车路协同正演变为“车路云协同”,即通过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云计算等技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帮助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

  自动驾驶和V2X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是产业铺开的基础。“车路云协同对各产品环节实时性、安全性要求高,产品基本功能、基本性能的要求统一、接口与协议的标准化对于车路云协同的系统和应用推广并平稳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洪婉婷告诉财联社记者。

  车路云协同的基本盘仍是政策性市场。有传感器供应商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下游客户对V2X的布局在前几年比较热情,主要是和各地政府合作进行试点,但受制于政策因素和传感器(尤其是激光雷达)价格居高不下,很难有稳定长期的收益,因此今年年初稍有冷却。

  “不过随着相关政策和新标准落地推行,也会缓慢恢复活力。”该人士进一步补充道。“车路协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前景很好,但短期来看仅靠城市交通场景不够,许多客户还是在寻求第三增长曲线,比如同时布局工业车联网。”

  V2X产业再迎催化 激光雷达规模放量仍需时日

  “我国车路云协同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车端、路端、云端、通信、安全技术提供商、集成商等产业角色有机组成。”洪婉婷分析称。

  其中,智能网联车端(OBU)包括车载终端、T-BOX通信模块与软件服务等。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大唐电信(600198.SH)、士兰微(600460.SH)等厂商主要提供芯片产品;四维图新(002404.SZ)、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等主要提供高精度地图;千方科技(002373.SZ)、东软集团(600718.SH)、金溢科技(002869.SZ)、易华录(300212.SZ)等主要提供相关软件系统。

  金溢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车路协同系列产品已获得批量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相关设备合作车企包括新能源车企、互联网造车厂等。”此前,公司在分析师会议上回应称,12月1日已经落地推行的《公路工程设施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指南》有利于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实用化进程。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易华录获悉,公司车路协同业务主要聚焦于路网交通和智慧公交,目前在营收中的占比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提高了项目承接的标准,缩减了部分电子类业务的承接量。

  路端(RSU)来看,包括路端感知(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路端计算单元、路端通信等设备等。其中,海康威视(002415.SZ)与大华股份(002236.SZ)等提供摄像头;雷达主要来自禾赛科技等厂商。

  虽然前景光明,但激光雷达规模化放量拐点仍未到达。前述传感器供应商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激光雷达是路端建设成本最高的部分之一,在政策和新标准推动下,出货量可能会提高,但政策传导到下游客户,再到上游传感器厂商不会太快。”

  据高工智能汽车,成本高、未给终端带来足够的价值感、终端消费不振等是影响激光雷达进一步放量的因素。

来源:财联社

编辑:秦志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