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产经>>正文

天价“球星卡”谁在炒 跟风投机十赌九输

2022-12-06 07:13:38 北京青年报

  天价“球星卡”谁在炒 跟风投机十赌九输【非常视点】  

  然玉

  世界杯期间,如同拆盲盒一样的“球星卡”火了。有的一盒666元,有的一盒2700元,里面是6组明星卡片,拆开了有没有心仪的足球明星、能不能回本,谁也不知道,一切全凭运气。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场“球星卡”直播就卖出20万元。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甚至有一张“球星卡”卖出了777万元乃至999万元价格的记录。业内人士提醒,天价“球星卡”的背后,炒作因素较为明显。

  一张“球星卡”卖出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还有一些投机者靠它致富……本是小众收藏品的“球星卡”,不只是收藏者趋之若鹜,还吸引了一些投机者组团入场,变成了一门影响甚广的“爆款生意”,甚至由此衍生了灰色利益链。

  “球星卡”由来已久,作为一种舶来品,在国外,与之相关的制售、交易产业链,则要发达得多。事实上,中国球迷圈子里,以往并没有关于“球星卡”的收藏文化。近来趁着世界杯的热潮,借道国内的直播和电商平台,“球星卡”迅速蹿红。从最近的情况看,不少消费者以极快的速度理解、接纳、玩转了“球星卡”,并有越玩越大、越玩越嗨之势。在足球狂热氛围的烘托下,在“创富”神话的激励下,越来越多人跃跃欲试、急急入场“买卡”。

  机缘巧合的是,近年来的盲盒热、卡牌热,相当程度上带起了这股消费热潮,这也在客观上成全了“球星卡”在国内市场的流行。从开盲盒,到拆“球星卡”,模式几乎一模一样,消费者无需多费工夫,就能迅速消化其中门道。事实上,确乎有不少原本是盲盒炒家,如今涌入到了“球星卡”的一二级市场中来,整个操盘手法与炒盲盒如出一辙。在投机交易中,人性其实从未改变,唯一在变的只不过是投机的标的而已。

  投机炒作的本质无非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就如同炒兰花、炒手办、炒鞋、炒玩具熊一样,炒“球星卡”必然也有泡沫破灭的一天。相较于所有投机交易的共性风险,炒“球星卡”还具有巨大的特殊风险。首先,国内“球星卡”交易盘很小,出货难、变现难,风险更高。其次,“球星卡”的价值深度捆绑于球星本身,一旦球星丑闻塌房、状态滑坡,就会极大影响“球星卡”的价格波动。

  需要厘清的是,有关“球星卡”的很多天价成交记录,很多都是左手倒右手,属于炒家的自编自导自演,而非一个正常市场充分博弈、有效定价的结果。个例从来不足以代表整体的一般性行情。遗憾的是,很多人被“炒卡暴富”的传说撩拨得异常兴奋、丧失理智,稀里糊涂地就跟风投身其中,到头来被人割了韭菜还不自知。如果以投机套利发财的初衷去购买“球星卡”,那么大概率要会失望而归——这其中的凶险,非但是久赌必输,简直是十赌九输。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最终要靠诚实劳动和锐意创新,而不能依赖各种炒作行为,特别不能指望涉嫌违规违法的炒作行为。相反,某些炒作乱象如果愈演愈烈,很可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平台、消费者等各方应当高度重视,形成有效治理合力,依法遏止天价“球星卡”炒作乱象。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3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