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直播>>正文

“洋弟子”在中国 | 古城遇上高科技 开启良渚的“超时空之旅”

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地处南方潮湿环境,如何进行保护是重大的挑战,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在国际上也是一项难题。跟随“洋弟子”在中国的脚步,了解良渚遗址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文物保护,看AR技术等新潮创意,如何阐释古老文明。

图文滚动
会议流程

  【时间】4月19日 10:00

  • 中新经纬报道
    2024-04-19 08:58:16
    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地处南方潮湿环境,如何进行保护是重大的挑战,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在国际上也是一项难题。跟随“洋弟子”在中国的脚步,了解良渚遗址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文物保护,看AR技术等新潮创意,如何阐释古老文明。
  • 中新经纬报道
    2024-04-19 10:18:58
    良渚古城遗址,是以考古遗址的方式留存的,所包含的遗产价值要素在外形与设计、材料与实体、用途与功能、传统与技术等各个方面,均可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特征传达真实、可信的信息。同时,在总面积14.3平方公里遗址申报区内,囊括了所有的遗产价值要素,范围达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域,包含了潜在的价值要素和相关的环境要素。遗产价值整体具有良好的完整性。
  • 中新经纬报道
    2024-04-19 10:19:12
    为了保证好这片遗址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终,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工作确定了一个理念:最小化干预,最大化展示。多年来,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在遗址的现场展示工作方面,充分尊重遗址内涵与价值,选择少动土、不破坏遗址整体性与真实性的展示方式,用具备可逆性的展示项目,真实还原良渚古国。
  • 中新经纬报道
    2024-04-19 10:29:30
    在现场展示方面,古城遗址内大篇幅采用金属雕塑群像的方式,以“打底勾边塑形”的手法,模拟良渚人出入城门、玉器制作、木材加工以及水路运输等四个生产生活的场景。其中,钟家港古河道北面东侧的大木作雕像群,展现了良渚人用石斧与石锛截离树根、平整木材表面、剔除木皮等木料加工的过程。同一地点还有当时众人一边拖着大型木构件一边喊着号子向莫角山宫殿进发的劳作场景。河道南面西侧的玉器作坊雕像群,则展现了玉琮制作过程中选料、切割、管钻打孔、琢刻纹饰、打磨抛光等加工工序。金属雕塑群像去年3月份开始设计,为了真实还原五千年前良渚社会的状态,人像动作形态、使用工具等大小细节的设计都充分听取考古学、艺术设计等领域专家的建议,是多学科合作的成果展示。
  • 2024-04-19 10:29:48
    为了还原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湿地环境,公园还用不同的植物在古城内遗址分布区做了划分,并借助长命港等自然水源打造湿地景观。大片水稻,代表了良渚古城丰富的水域资源,树皮铺设区域,代表着房屋遗址。良渚时期的生活环境,以这样的方式重现于人们眼前。
  • 中新经纬报道
    2024-04-19 11:00:04
    本场直播到此结束,感谢观看,再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