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20005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港交所频频出手 年内42家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

2023-12-08 03:08:53 证券日报

  港交所频频出手 年内42家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毛艺融

  12月7日,嘉年华国际被取消上市地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年内港交所退市公司达55家,其中11家为主动私有化退市,2家为自愿撤回,其余42家均被取消上市地位。

  仅12月份以来,已有5家公司退市。其中,中誉集团为私有化退市,银基集团、元宇宙云科、泰加保险、嘉年华国际等4家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目前来看,强制除牌的公司数量或继续增加。据港交所官网数据,截至11月30日,停牌3个月或以上的公司数量达到83家,其中有12家已获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的除牌。

  2018年8月份,港交所修订的《上市规则》有关除牌条文正式生效。根据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第6.01A条和香港创业板(以下简称“GEM”)《上市规则》9.14A条,主板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GEM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2个月,港交所将有权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长期停牌会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正常的股票交易,股东亦无法获得应有的分红和股票增值收益。同时,长时间停牌会带来资源浪费,并且“养壳”“炒壳”也会损害市场声誉。

  从市值分布来看,被取消上市地位的42家公司中,主要为小市值公司。据记者统计,19家公司被摘牌时市值在1亿港元以下。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公司往往由于财务状况不佳、股价长期低迷,交投不活跃,陷入难以为继的状态。以元宇宙云科为例,被强制除牌前,其股价维持在0.043港元,停牌前已有多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为0,已跌入“仙股”行列。据2022年中报披露,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同比下降,2022年上半年营收仅为25578.49港元。

  “快速除牌”机制推出后,劣质股被加速淘汰。2019年至2022年,港股市场合计除牌达到131家,而2011年至2018年的除牌上市公司数量仅22家。

  此外,问题公司的高管亦被港交所采取纪律行动。据港交所官网披露,今年以来,已对香港资源控股、天元医疗等上市公司的多名高管采取纪律行动,例如,发声明谴责、要求高管卸任等。其中,已退市的公司新昌创展控股、中国幸福投资的高管亦被采取纪律行动。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低迷,流动性不足、融资难等问题多次被诟病。在优化港股生态方面,香港证监会、港交所等已在发力。对上市公司高管采取纪律行动,到GEM(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即香港创业板)改革,再到持续勒令退市强制除牌,港交所力求改善中小股的流动性,推进劣质股出清,降低壳股价值,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雪牛资本合伙人刘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香港创业板一度沦为“壳股”聚集地,而简化转板机制、打击“造壳”行为、加速劣质股出清等,是需要继续发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的整体质量,让有优质资产和成长能力的公司获得投资者关注。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付健青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