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股市>>正文

微医冲刺港股IPO,数字医疗服务成色几何?

2021-03-29 15:57:44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9日电 (常涛)据路透社消息,由微医集团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下称微医)预计本周将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这意味着,区别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药电商企业,港股或将迎来第一家聚焦数字医疗服务的企业。

  此前,微医已在数字医疗领域深耕十年,但其所提供的数字医疗服务,对资本市场来说仍是新物种。微医上市,与医药电商讲述GMV的老套故事不同,数字医疗服务的成色及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将被验证。换句话说,微医靠什么拼未来?

  数字健康赛道分野

  当前这波互联网医疗红利始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以来,在疫情的强力催化下,数字健康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等在居民中的接受度大幅提升。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这对互联网医院回归看病本质提出了要求。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看懂目前数字健康领域的两大赛道。一条是聚焦健康消费、OTC(非处方药)零售的电商赛道,另一条则是组织协同提供专业医疗和健康管理等严肃医疗服务的数字医疗服务赛道。

  数字健康领域,电商赛道相对拥挤。以港股为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几家数字健康概念公司,不论是主营业务还是营收结构,都仍以医疗电商为主。京东健康2020上半年87亿收入中,94.5%的营收来自电商业务(自营+商家入驻);阿里健康2021财年上半年71亿收入中,电商(自营+商家入驻)贡献了97.2%。即便是业务板块更多样的平安好医生,2020年健康商城营业收入仍占比达54.1%。

  电商赛道在资本市场取得领先身位,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基本商业逻辑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且上述公司在母体流量的支持下迎来了营收的迅速增长。但医药电商本质上还是电商,实际上进行的是对医药零售方式的改造,离不开低价、品类丰富、量大等关键词。

  相比之下,数字健康领域另一条赛道稍显冷清且漫长。数字医疗服务赛道关注的是严肃医疗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进程。严肃医疗领域多年来受到政策强监管、医疗资源集中分布在公立体系里、利益格局相对固化,即便在微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之后的若干年,这个领域的数字化渗透率仍然保持在低位。

  从流程和逻辑上来说,数字医疗服务的目的是健康维护,是“先有医再有药”,注重确定成本下的健康结果。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医生是主要决策人,服务评价标准是治疗的效果和健康的结果。

  而对于医药电商来说,“医疗服务”只是提高GMV的一项工具,实际决策人是消费者自己,决策和评价标准是商品的价格。业内人士分析,该赛道对传统线上流量的需求更大,因此需要持续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获取用户流量;在产品标准化、无差异化的前提下,这意味着相应获客成本更高。

  数字医疗服务增长路径如何破局?

  有业内人士对中新经纬记者分析,做医药电商与做医疗服务是两套不同的逻辑,门槛也大相径庭。“做数字医疗服务需要更专注的长期投入,同时也面临更多来自政策、监管、医疗资源协同和医生、用户就医习惯的挑战。”因此,寻找破局点对数字医疗服务提供者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医保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最主要的买单方。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医保已覆盖了中国95%以上的人口,当前的参保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卫健委有关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

  并非所有互联网医院都能获得医保支付资质。有业内人士对中新经纬记者指出,医保要对医院资质、医生资质、医疗服务流程和质量以及技术支撑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认定,互联网医院想要获取医保资格难度较大。

  但在互联网医院迅猛发展情况下,更大范围地将医保支付纳入其中已是应有之义。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孙伟建议,要推进医保在线支付结算,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落实线上实名制就医,配套建立在线费用审核制度、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机制,防止虚构医疗服务,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2020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微医其中一个破局点瞄准的就是支付方。不过,与部分平台停留在支付环节的简单技术连接不同,微医以旗下互联网医院多数已成为当地医保定点机构,真正意义上突破医保门槛。这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已融入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并成为居民常态化医疗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

  据公开信息分析,微医依托互联网医院在此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一是通过医保准入背书,增加用户对平台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实现对平台的深度绑定,加速释放群众使用数字医疗服务的意愿;二是通过成熟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为商业保险赋能,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三是基于慢病患者日常行为的数据形成健康画像,从而为其提供更加完整、精准、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微医旗下的互联网医院数量有近30家,其中17家获得了医保资质并打通了医保在线支付,在行业稳居第一。

  数字医疗服务前景广阔,微医底气何来?

  有分析认为,数字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态势同10年前的电商相似。沙利文数据显示,至2019年,中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25.8%通过线上分销,同年在线问诊市场仅占全国总问诊量的6%。但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健康服务数字化的步伐将大幅增速,预计2023年左右将正式成长为千亿市场。

  据彭博社报道,微医发行时市值有望达到150亿美元。但着眼于未来,尤其是随着招股书即将公开,微医势必面临灵魂一问:除医保这种政策性优势外,就自身业务来讲,微医未来的成长性是什么?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慢病管理服务。慢病是医疗里唯一的高频消费。目前,类似会员式的慢病管理服务被认为是前景广阔的一种商业模式,而这也是微医破局数字医疗服务的另一个有力的、已被价值验证的抓手。

  微医在山东泰安依托互联网医院实施的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实现了中国首个在市级层面医保直接报销的数字慢病管理模式。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一年多时间,当地医院门诊慢性大病患者次均处方费用下降了12.7%,公共医疗保险支付费用相对节约10%以上,患者个人负担下降5%以上。2020年6月,山东省16地市医保局局长赴泰安“取经”,“泰安模式”开始在山东全省逐地市落地。

  此外,微医所提供的数字医疗服务在与医保、商保等支付方高度融合、深度打通以后,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将有效降低获客和规模化复制的成本,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体系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广大百姓使用数字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被视为微医未来高质量增长的另一动力所在。

  目前看来,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整合、协同严肃医疗服务体系当中的供给方、需求方和支付方,为行业提效的探索初见成效,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场景来进一步验证;而市场给予微医的评价将很快揭晓。(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董文博)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