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21电 (薛宇飞)“这好比给房子穿上了一件‘保暖棉衣’,阻止冬季室内热量的散失以及夏季室外热量的传入。”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设计及施工相关人士指着该项目的保温层对中新经纬表示。
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中提出,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上述目标中的“绿色”该如何贯彻?又会给居民带来哪些益处?近日,中新经纬走访了北京的住宅项目,这些项目通过一系列技术应用,不仅让房屋实现了“冬暖夏凉”,还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取得成果。
减少空调负荷
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 中新经纬 薛宇飞摄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全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该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居民136.7万户,建设筹集安置房189.4万套。
由中建股份全资子公司中建方程开发建设的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是北京市在建最大的棚改安置房民生工程。中新经纬于近日探访项目工地时,项目A片区78栋楼已全部完成封顶,施工人员正进行其他程序的作业。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世界同类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先进水平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将居住建筑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水平。
为达到这一节能标准,居住项目在一些施工细节上需要改进。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设计及施工相关人士对中新经纬表示,为了提升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该项目保温层厚度提升到了10公分。而同纬度的其他省市,居住建筑保温层材料的厚度多在8公分左右。
同时,窗户隔热性能的升级也是关键一环。上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大幅提高外窗的传热系数标准。据该标准规定,外窗、阳台门(窗)、幕墙透光部位和屋面天窗的传热系数K不超过1.1 W/(㎡.k)。
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采用了8公分厚的断桥铝窗框,搭配“三玻两腔”的玻璃。据项目设计人员介绍,三玻两腔玻璃是通过密封材料将三片玻璃粘接形成三层玻璃板,玻璃层之间可形成两层独立空气层,空气层注入惰性气体——氩气,同时,最外侧玻璃涂上Low-E膜(即低辐射膜)。这种设计使得窗户的气密性极佳,隔热性能得以提升,阻挡太阳辐射热。
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室内阳台窗户 中新经纬 薛宇飞摄
由中建方程投资开发、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即将交付。该项目同样采用了高性能保温材料、Low-E中空玻璃等技术手段,并优化建筑朝向等,减少了热能传导。
此外,窗墙比的合理设计不容忽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除托儿所、幼儿园外的居住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5。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在保证良好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各立面窗墙比均不大于0.5,降低了供暖制冷能耗。经测算,通过上述多项被动式设计,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可减少一定的空调负荷。
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 中新经纬 薛宇飞摄
除了在建筑围护结构上的改进,中建方程还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降低房屋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在上述两个棚改项目中,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的铺设成为一大亮点。
据介绍,顺义区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各楼栋的屋顶,将会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据测算,年发电量为519万度,可减少标准煤约61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50吨。
在丰台区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可通过管道接入居民家中,根据测算,覆盖率达50%以上。也就是说,该项目居民家庭超50%的热水需求,将由太阳能提供,减少了能源消耗。
上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分别对用电和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热水的耗电量进行过测算。假设均用电能直接加热生活热水,以每户2.45人、占据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计(不包括车库等公用面积),每人平均日热水定额按30L取值,则平均单位面积生活热水电加热功率约为2.3W/m2,全年耗电量约为20kWh/m2 ;如果采用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节省电能与太阳能保证率成正比关系,例如太阳能保证率为0.5时,则50%为可再生能源代替电能的节约量,全年节省电能为10kWh/m2。
节能减排也离不开家用电器节能效率的提升。例如,顺义区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的烟机灶具将采用一级能效产品,丰台区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也达到一级。
施工过程如何践行低碳?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中建方程秉持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使用的预制构件 中新经纬 薛宇飞摄
近些年,中国一直在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据介绍,丰台区张郭庄村及东河沿村棚改项目的装配率达40%,预制率达50%,由于采用了数字化、标准化、工厂化的构件加工技术和装配化的现场施工技术,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精度,且大幅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
该项目相关人士称,装配式建筑类似于搭积木,相关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产生,降低了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近日,顺义区住建委向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颁发了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称号。据介绍,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杨镇棚改项目严格对标《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绿牌”工地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要求。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完善体系保障,形成精细管理机制。杨镇棚改安置房项目部成立扬尘治理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监测机制,确保各项抑尘措施高标准、常态化运行,管理闭环到位。二是,采用科技赋能,形成智能防控体系。施工现场科学布设自动喷淋系统、高效雾炮机等降尘设备,实现作业区域全覆盖、无死角抑尘,确保施工扬尘产生即控、即消。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布置严密防尘设施。对场内所有裸露土方、易扬尘物料堆场,均采用高密度防尘网进行严密苫盖,有效阻断扬尘源头。四是,严格落实管控,杜绝扬尘污染。高标准设置车辆自动冲洗平台,对进出工地车辆执行“一车一冲”,确保车辆“净身”上路,严防带泥行驶造成道路扬尘。
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该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0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5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