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新经纬>>视界>>正文

“清华男神”田轩:淡定,青年|《青年导师说》

2023-05-15 17:40:40 中新经纬

  编者按: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中新经纬特别推出《青年导师说》,访谈知名企业家、学者等青年导师,围绕青年人广泛关注的问题,答疑解惑、传经布道,以期带给青年朋友更多的人生启示。第二期《青年导师说》,我们对话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轩。

  中新经纬5月15日电 (张芷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内卷”“佛系”的流行反映着青年群体的焦虑。当代青年人如何面对、纾解这些困惑和压力?就此,中新经纬《青年导师说》专访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田轩,提出了广大青年朋友关注的问题。

  在加入清华大学之前,田轩已经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终身教授,不过,田轩仍然决定回国发展,并专注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此后,田轩获得了许多青年粉丝尤其是大学生粉丝的喜爱,他还曾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并于2020年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

  作为社会认可度很高的青年导师,田轩如何看待青年朋友的困惑和压力?相信他的建议会对青年朋友具有启示作用。


  中新经纬:您觉得成为年轻人心中愿意亲近的师长,应该具备什么特征?您如何看待年轻人崇拜“偶像”?

  田轩:我认为还是要多花时间与学生、与年轻人交流。我在大学毕业后又在美国生活十几年,在美国做过学生,也做过老师。我发现美国的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宽松,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老师与学生间天然有着一定的距离感,另一方面,美国的师生比例比较高,而中国一个老师需要对更多的学生,留给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回国后,我很愿意花时间去和学生、年轻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语境是什么。有时候在课堂上我用了一些他们的话术,学生们就会觉得田老师好像还很年轻,一下拉近了距离。这其实对于我的教学也很有帮助。

  至于偶像,一般到十几岁,会开始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内心或多或少会有一个人作为榜样、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偶像。我在十几岁的时候非常崇拜周恩来,最早是为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所吸引。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提升,所谓偶像可能就从比较盲目的崇拜变成榜样,是我前进的力量和学习的方向。再成熟长大一些、社会经历积累更多一点,慢慢可以从仰视变为平视,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伟大的人物。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

  中新经纬:青年时期都难免有困惑或迷茫,您曾经有过迷茫期吗?是如何克服的?对于现在一些青年人在面对压力时选择“躺平”“佛系”的心态,您怎么看?

  田轩:年轻人的挫折和困惑是一直都会有的。我在美国时,发现他们很爱使用一个词“be smooth”。我一直找不到一个特别好的翻译。直到有一天,一个很好的中文对应翻译从我脑子里蹦出来,就是“淡定”,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年轻人的话叫“顺风不浪,逆风不怂”。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尽可能在外界冲击来临时,能够坦然、淡定地处理,熨平波动,是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最好的方法。

  中新经纬:在加入清华大学之前,您已经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终身教授,在此情况下,是什么让您决定完全回国发展?

  田轩:一方面,是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上小学,那时候中国物质资源还相对匮乏。90年代我上大学时,这个差距已经在缩小。直到2001年我出国时,差距已经不像80年代那样大,但依然很大。

  2012、2013年我快要拿到终身教授时,就在思考下一步该怎样做。我当时感到美国是一个不确定性非常小的国家。而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始腾飞。我所研究的金融本身是一门显学,资本市场改革、公司治理、金融工具……这些是中国正在做的。我知道回国肯定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但这种能够实践的对比与反差,对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是中国人,成为终身教授前,一直按照主流的学术规范,用美国的数据,研究美国问题,然后把文章发表在美国的期刊上。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掌握西方经济学的那套方法论,最终来因地制宜地解决中国的问题,用中国的数据研究中国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

  中新经纬:当前正是大学生毕业季,几乎每一年大学生就业难都会引发关注。从求职毕业生的学历来看,有统计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明显低于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田轩: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本科生其实处于一种相对尴尬的位置。博士生、硕士生在学科上接受更加专业和精深的训练,后续就业总体上比较如鱼得水。大专的职业教育,让他们的上手能力强,就业压力也比较小。而本科生掌握了一些方法和知识,但好像与实践又有一些脱节。

  现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层次要求提高,本科生继续深造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选择直接就业,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22岁本科生毕业后要经历三四十年漫长的职业生涯,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谁跑到最后撞线谁才是最厉害的,所以一开始起步低一些、慢一些(没关系),可以慢慢追上去。

  中新经纬: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各地都在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您赞成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吗?不可否认,创业风险很大,即便是有过多年工作经历的人也未必一定会成功。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做好风险规避?又该如何权衡创业机会与风险?

  田轩:我给大学生创业的建议是“劝退”。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96%。创业是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一种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是优秀的群体,他们总体是比较顺利的,这种顺利与创业遇到的坎坷是非常不同的。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各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

  创业的种子是可以埋下的,但不一定要马上生根发芽。即便要创业,也建议先去工作一段时间,看看一个成熟的企业是怎样运行的,了解社会、世界是怎样运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人脉,再让创业的种子慢慢发芽。

  中新经纬:当代各行各业普遍存在深度“内卷”,您如何理解“内卷”?对于青年人的“内卷”压力与焦虑,您有何建议?

  田轩:“内卷”是一个新词,但是个老现象。我理解的内卷其实就是竞争。古时候的“头悬梁,锥刺股”,也是为了竞争。在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大家都想获得的稀缺资源。

  客观上看,现在竞争的激烈程度确实要比二三十年甚至更早时候的程度更高,这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改革开放后,生产力释放,虽然竞争一样激烈,但机会也很多,所以更多的是增量竞争。随着经济快速增长,1979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9%,2012年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是因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不可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增量博弈也逐渐开始变成存量博弈。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be smooth”。改变不了世界,可能要先适应世界。换句话说,想要改变这个世界,首先要躬身入局。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好的机会都是稀缺资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

  作为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导。我在我的硕士课程中布置给学生的案例讨论中发现,如果没有事先篇幅上的限制,学生的案例报告一年比一年厚。这就是“内卷”。现在我把学生需要提交的报告的页数,甚至字号都规定好,要求学生在6页内把事情讲清楚。至少要避免在形式上的内卷,学生可以在思想、在内容上去PK。另外,创造更多的机会,设计一些机制,避免年轻人过度内卷,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中新经纬:回顾您的经历,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田轩:第一,还是“be smooth”,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以一种超脱、平静的心情去接受它。第二,“be resilient”,要有韧性、承压能力要很强。无论是经验、能力、知识还是人脉,年轻人一开始都是没有的,需要慢慢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不要一被拒绝或者有一点挫折就玻璃心。第三,“be persistent”,要有持久性。职业生涯是漫长的过程,每个人平台不同、禀赋不同、境遇不同、路径也不同,但只要坚持,最后肯定能做出一些事来。

  中新经纬:作为知名学者,您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可以为广大青年推荐几本好书吗?

  田轩:我推荐的第一本,也是我最近在读的《置身事内》。如果我们想从政府的角度对发展经济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招商引资、土地财政,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本是《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以1989年的KKR敌意收购纳贝斯科为背景,从市场的视角,把整个上市公司被收购方,和这些敌意收购者加杠杆发行垃圾债券等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它能帮助读者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杠杆收购和资本博弈运作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最后,对金融,特别是对公司金融感兴趣,想要了解企业发展周期、投资决策的年轻人,我推荐一本新书,也是公司金融通识课——《不完美的理性人》。这本书是基于我从2008年博士毕业后从教至今金融教学15年积累的成果。这本书在5月15日上市,希望它给读者带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田轩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杨京川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京B2-20230170]  [京ICP备17012796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13525309 报料邮箱(可文字、音视频):zhongxinjingwei@chinanews.com.cn

Copyright ©2017-2024 jwvie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